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腦神經感應結構__vidya





當我們用眼睛去看到某些形狀的時候,這些形狀的「訊息」藉由「視覺工具(眼睛相關生理組織)」傳遞至腦部,然後產生反應,這些反應可以由核磁共振的檢測儀器量測出來,描繪出一些「腦部中的幾何形狀」。或許我們可以發現「腦部中的幾何形狀」與「看見什麼」之間的關聯,並且藉由偵測「腦部中的幾何形狀」反應,知道了我們腦中的「影像」的內容,但如果是在「思考模式」上的話,這與「腦部中的幾何形狀」又如何關聯呢?

在「視覺上」有比較固定的對映關係,因為這一部份在我們「人」的範圍之內,應該是有一致性的。就該研究來說,受測者之間的「變異」情況幾乎是很微小的。在 MRI所捕捉到的反應區裡,其實具有「共通性」,也就是說,當我們「恐懼感」發生時,可能會包含「視覺區」、「聽覺區」、還有「邏輯處理區」,這些區域也 就是會成像、聲音、還有劇情,在腦部所呈現的結構上也多有雷同之處,這表示了一件事情,對於「恐懼感」的內容背後所支援的「反應結構」與「空間幾何形狀」 其實應該是相仿的,只是所儲存的資料並不相同。

所儲存的資料不相同的原因也很單純,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中所收到的訊息資訊不相同,所以會儲存不同的資料,但在「資料結構」上,具有相仿的幾何結構。而這個 幾何結構,若以「恐懼」的情緒所包含的各種腦中思維的資料來說,那些資料就會儲存在一個屬於「恐懼的幾何結構」裡面,不管裡面有什麼樣的資料。

若以3D物理空間來看,在空間中的一個頻率源會顯現出「空間頻率」的立體圖形,如果用一個「立方體」為基本圖形,那麼就會像是(如連結)...用一個「球形」來罩住,然後張開成平面圖,其中所提的頻率,為旋轉的頻率(角頻率),角頻率越高,圖形越細緻。

而這個「立方體」的基本圖形,在「內心空間」裡,應該是指「意圖/attention」這件事。這4面體、6面體、8面體、12面體、20面體,可以交互改變,各代表一個「原型」,都是一種「意圖」。

「意圖」在「空間」裡的顯現是一種「基本幾何形狀」(如附圖),這種基本幾何形狀透過螺旋的力量,在「各種空間」中擴展,所以才會變成像在物理空間中物 體的那些形狀,當然大部分的「形狀」是複合而來的,也就是說,我們見到的一般物體,都含有多種基本幾何形狀的複合而成。所以我們的任何「意圖」其實也都不 是單純一種原始圖案的。至於「腦部中的幾何形狀」應該是「生理空間中的幾何形狀」所直接指引的,而「生理」的運行又受到「思維空間」中的物件幾何所投射的 影響,當然「生理空間」中的物件的影響也是直接的。這種交互影響的投射是複雜且有時間延遲的,在不同的「空間」中,具有不同的「時間尺度」,所以其顯現的 時間不盡相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