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只要搞定「結構」就行了__vidya





人類的社會型態是一種複合的「結構體」所反映出來的現象,這個結構體是很多種「元件」所組織構成的。以分成三層次來說,第一層次裡的「元件」屬於物質的東西,物質的各種元件(元素、原子、分子…)有其運作規則,比如說物理、化學這些內涵的規則。在第二層次來說,則屬於生物、生理的「元件」,就如同中國傳統醫學(中醫)所描述的陰陽五行之氣,就屬於此一層次中的「元件」,其陰陽五行所涉及的運作模式,就是人在生物生理層次上的運作規則,其他動植物均有此層次,只是內容元件與運行方式不盡相同,也在各種生物類知識的描述當中出現。而第三層次為思想、思維、思考的層次,其中的「元件」則為觀念、價值、文化、想法…這類無形的東西,其運作模式,就屬於社會群體意識、價值觀之間的關聯影響,像是社會、法律、哲學、歷史、法律…這方面的內容。當然除了這基本的三層次之外,尚有第四、五、六…的層次,則屬於各種宗教、心靈所闡述的內容。所以人類社會的「結構性」是跨越了多重層次的綜合體,這種跨越多重結構的個體(人、動植物)可以直接以同層次內的作用方式來直接的影響(塑造)該層次的「元件」,造成該層「結構體」的實際改變。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用「想法」控制「生理機能」,用想法帶動身體的生物能量運作,然後控制身體的物質(細胞的物質元素,如肌肉)然後產生身體動作,以物質身體去接觸其他物質,並且控制其他物質,比如說拿起木頭在土中挖一個洞。

同樣的,生物生理的、思想思維的「元件」也都能透過我們這個複合體來直接影響的,有些感受比較特異的人,也能直接感受到他人或動植物生理層次的訊息,可以解讀他人或動植物所傳來的訊息。要在思維層次中加入新的「元件」,可以使用以前未曾出現過的觀念,加入到人們所能獲得的資訊當中,進入更多人的思維範疇裡,這是目前大部分人們都清楚能察覺到的「元件」,而關於生物生理層次內的「元件」與「運作模式」,則需要一些加強訓練才能察覺,比如說練習氣功。

要改變一個堅固的結構體,有兩種方法,一是改變外在環境(施壓、加熱…),讓結構內部的份子受不了而使結構力瓦解,就像把固體糖加熱變成液體糖,或將矽石加熱去蕪存菁提煉出玻璃,或者是用另外一種結構體,兩種結構體互相作用,使原有結構體內部的份子改變成另外一種結構體,就像把酒放在空氣裡面氧化成醋。另一種方法是讓結構體本身內部的份子自己慢慢改變,然後自然消解,比如說各種元素都有「半衰期」,過了半衰期的時間,該元素就會改變成令一種元素。後者的方式通常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前者則會比較快速且劇烈。所以若要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改變原有的結構,則需要不斷的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刺激越大,結構改變的速度越快,事件爆發後就會加入一些新的東西,促使內部份子產生與原本結構體不同的方向,然後整個結構體才會改變,這是物質方面的運作規則。事實上在思維層面來說,比如說爆發食品安全事件就是一種對於原本飲食管理結構的一種外在衝擊,之後對於食安事件的原因的任何深入探討都有機會可以啟發對飲食管理的新觀念,我們思維中對於飲食管理的基本觀念也是屬於思維層次中的「元件」,新的事件就如同加入一些新的「元件」與原有結構一起作用一樣,其有關飲食管理的觀念結構就會隨之改變,甚至會因此引涉到對於「飲食」與健康、環境關聯的議題,也會一併產生影響。(飲食管理的結構運作,參考食品業、媒體、GMP成共犯結構 吃得平安才有鬼,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199.htm)

這是世界是個多重層次的混和世界,但是並不是雜亂無章的放在一起而已,而是具有「結構性」組成,當我們利用這個跨越多層次的「人體」(身心靈複合體),來產生相互關係與交互運作的時候,我們可以時時注意這些不同層次的「子結構體」有哪些「元件」,並且是「如何運作」的,然後就能運用各種「元件」來塑造一個我們希望的結構體。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塑造」出各子層次之中的「新元件」,自然對於整個結構體有更大的影響,尤其是越高層次的「元件」。至於如何「塑造」,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