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塑造」東西、感覺、規則?__vidya


「有沒有規則」是件有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當然是從「自然現象」中去粹取(領悟)並獲得某些「自然規則」,也就是「觀察現象-->發現規則」這樣的程序。

現在假設一下有個超大的「規則資料庫」,專門儲存這些「自然法則」的,並且有很多的「階層」分別儲存不同的「規則」,而我們現今發現的規則都是「之前有 人」塑造出來的,所以「自然規則」產生的程序就變成了「塑造規則-->儲存起來-->觀察現象-->發現規則」,而超大的規則資料庫中 每一層的那些規則,都是由處在那一層的「意識個體」所「共同塑造」出來的,也是「可變的」,那麼不管是「有規則」或是「沒規則」,就會「統合」成了同一脈絡的事情了。

一個球、一個立方體、或任一個幾何圖案、形狀都隱含了一些規則在裡面,所以當我們「想像出一個東西」的時候,事實上已經在使用一些「規則」了,而當我們以 注意力去「想像」、去「察覺」某些東西(對象),都會同時出現一些相對應的「感覺」、「感受」,所以當我們「想像」一些東西、對象、情境時,其實是在「塑 造」某些東西、感覺、與其隱含的規則,特別是在「塑造」新的東西時,就是一種新的規則了。「以前的人」所塑造過的東西,便留在某些「(內在)空間」裡面, 於是當我們用很輕微注意力去「觀察」的時候,就會發現有些東西已經在那裡了,這些內在空間也分了一層一層不同的層次,原因是裡面的東西都不一樣,我們只是 很輕微去「觀察」而不作太多(注意力引導)介入的時候,就不會產生比較濃厚的「感覺」,只是「察覺到」那個對象,也不至於會在哪一層空間中「塑造」任何規 則與東西,相對的,當我們以比較多的注意力介入時,東西就會開始被「塑造」了,也就是會產生規則。

在物質層次(物理)上來說,這些物理定律是已經被塑造出來的規則,然後我們用各種感官(或以量測儀器輔助)去「觀」這些東西與背後隱含的規則,我們若用現 在可以控制的注意力去「介入」這些物質規則,以一般人來說是辦不到的,因為那已經超出目前我們注意力可觸及的範圍了,所以我們不能夠僅用看的,就移動物 體,但是物質到了量子級數時,我們便開始發現可以「介入」那些規則了(著名的波粒二元性的雙縫實驗),因為我們注意力可以觸及量子所在的「空間」之中,這 與我們的思維「內在空間」是相同的空間。所以對於很多人思維出來的各種「量子空間」的理論,以及量子本身建構出來的規則,正在漸漸塑造那個空間中的規則, 與其說「尚未被發現」,更有意思的是「尚未被塑造定型」。不過以前人(或存在的眾多神靈)所曾觸及的描述上來說,「基本原理/架構」早已被塑造且定型,除 非我們能夠擁有更多數或更強大的心靈力量(注意力),才能將「定型的規則」改變樣貌,不過還是可以去塑造很多其他東西,換句話說,在微觀的量子力學裡的部 分無規則的現象(量子出現的位置都只是機率值),可能是「物質層次的意識個體」(那些量子)還未讓可觸及此空間的覺知個體來共同塑造的部分,而那巨觀的牛 頓力學是已經被塑造出來的狀態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我們知不知道,我們每天都正在「共同形塑」那思考/思維層次中的東西與運作規則,這個「自然規則資料庫」的第三層「思維規則物件」是有 一種已存的結構性狀態,當我們「塑造」出新的「思維規則物件」,加入原有的結構當中則是會產生調整這第三層結構的效果,也就是說,我們藉由一次又一次不斷 的重複在重複的「感覺」來企圖「塑造」出新的「規則物件」,這是我們天生就具有的驅動模式,我們「喜歡」這種模式,因為這會讓我們不斷的發現新「規則物 件」、新「感覺」。「各種感覺」是與不同物件作用後所給予的不同反應,而我們天生的注意力本來就具有「塑造」(想像)那些感覺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