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同學,不能控制全部喔…vidya
在我們「可以互通」的內心空間裡,有兩種「訊息源」,一種是「不能控制」的來源,另一種則是「可以 控制」的來源,當我們「觀察」那種不能控制的來源,得知 這個來源訊息的各種特性,然後運用我們可以控制的那一種來源(意圖、動念),互相作用之後便「塑造」某一種東西、感覺、頻率,投射到思考層次時,就讓我們 察覺到此層次的情緒、想法、觀念了。這種作用其實也是種「光學(頻率合成)」。
也就是說,我們如何「塑造」內心空間中的東西,一開始與我們的「思考、思維、觀念」無關,也不僅是「察覺」內心空間裡自動冒出來的訊息,還要察覺與控制那個「原始意圖」,不然我們無法控制內心空間裡產生出什麼樣的東西,當然也無法操作那些感覺了。當然若不能察覺到「原始意圖」,那第二種可控制的來源,也就無法控制了。
至於這種「不能控制的來源」來自何處,則可以啟動我們可以控制的「自主思索」來一直深入追溯其原因,一旦發現就能進一步「察覺到」其他感覺/東西,本來 「不能控制」的就漸漸可以控制了,然而還是會存在著其他「不能控制」的訊息,所以總是有這兩種。比如說,地球要繞太陽轉,樹要不要長大,或是隔壁的三姨家 夫妻總是吵不停,乃至於我們內心冒出什麼意念或想法,以目前一般的狀況來說就屬於「不能控制」那種。
不過每個層次都是交互投射(projection)的,當我們在思考層次裡不斷塑造一些東西(想法觀念)、感覺,也會投設到以上層次(靈魂...)與以下 層次(生理...)不過因為每個層次的「時間尺度」(變化速率)不同,所以不是我們在「物質層次」所稱的立即顯現。「投射(projection)」這件 事本身就帶有擷取部分特性的功能存在,所以一說到「投射」便產生了「角度」的變換,要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樣子,通常得要把各種角度作一些「合成」,也就是 說若是我們將物質與生理的各類特質以「彙整統合」的方式來塑造內心空間的東西,就比較不會造成「投射」後分離的效果,盡量在我們的思維空間中,合成一個比 較完整的樣貌,這是應用「可控制來源」的方式之一。
說得實在一點,若我們總希望控制自己「內心空間」以外的那些外在物質、生理機能、甚至人的思想(包括自己的思想),這實在是大費周章,又沒有效果,還是先把自己內心空間裡的東西「調整」得順暢一點,事情就會變得單純許多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