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可能會支配了我們的人生,不過我們也可以觀察這些自己的或是別人的想法,這些來來去去的影子。不論我們怎麼對待這些各式各樣的想法,「人」會產生種種的想法其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不必經過什麼努力或追求的過程,「想法」就會自動出現在我們的覺知裡,可以說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所以有人說,擁有這種思考能力是一種上天給我們的禮物,也有人說那是一種詛咒,讓人們不得安寧的罪業,且不論它是禮物、詛咒或是罪業,事實上我們已經擁有了這種能力,在還沒仔細觀察與透徹瞭解思想、思考功能之前,要說高興或擔心,其實都還太早了一點。
「注意力」這種東西是每個人、生物、甚至是萬物所有共有的,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使用「注意力」的能力,有了注意力,才有覺知,沒有注意力,就沒有覺知,注意力和覺知是並存的。「注意力」的來源其實很明白,是來自於「生命」(參考 生命),生命是一股動力,生命的動力包含了所有的注意力的狀態(參考 意識狀態與記憶體存在的作用)。生命包含了所有的、全頻的意識頻率,但是萬物因為其本身的「意識頻率結構」不同,所以萬物產生不同顯化,所以開啟的頻率範圍也不同,這頻率開啟的範圍就屬於個體的「覺知範圍」,每個個體的覺知範圍不同,覺知範圍內的頻率開啟亦有所不同,當生命的動力不斷的突破時空(跨越密度)而來,注意力就發生在我們身上,簡單的說,我們所使用的注意力是來自生命的動力。不過因為生命的動力是在我們察覺任何對象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這也就是說,我們的真實存在,是在所能感覺、覺知的範圍之外的。當生命動力跨越多重頻率(密度),來到量子等級的振動頻率時,注意力便出現在我們的覺知範圍內,就會開始覺知到「思考」這件事,開始有「想事情」的感覺了。人的腦部組織是物質(有機質)所構成的,這些物質是由原子、分子、電子、次原子等的這些量子所組成,這些量子是我們對於物質可覺知(觀察)的極限,因為量子的活動跨越了我們感官(視覺)的範圍,所以量子總是忽隱忽現的(參考 不確定性原理),也就是說我們感官所能察覺的範圍邊界,就是在量子的能量等級。注意力量子等級的振動頻率,藉著人體上的每個細胞內的螺旋狀基因(DNA)為竄出點,然後與細胞所獲得的訊息作用之後,產生能量釋放,也就是我們體內可測得的「微電流」然後在身體內傳遞,身體可以藉由神經細胞傳遞,也能藉由共振效應傳播。螺旋狀基因與特斯拉線圈(參考 特斯拉線圈)可以引入其他時空(密度)的能量,也就是發電,其原理是相同的。我們身上之所有不斷的有微電流流遍全身,是因為這個原因,自發電是從「虛無」而來,這個「虛無」就是其他我們感覺不到頻率密度(時空)。在我們非常專注的觀察「自己的感覺」時,那些忽現忽滅的想法、亮光、光彩,是量子的忽隱忽現狀態所生成的感覺。
感官的感覺則是經由我們分佈在身體上各處的「注意力」與視網膜(視覺)、耳膜(聽覺)、味蕾(味覺)、嗅覺細胞(嗅覺)、以及每個細胞的共振(觸覺),因為各自感覺細胞的物質型態不同,所以個別接收不同的頻率產生不同的電流訊息由腦部接收,作為思考的模式形成的因素與思考的資料。
通過這些注意力、基因、電流傳遞、細胞、共振,思考所產生的想法、感覺,我們清楚的感覺到很多想法與感覺。當我們察覺這些想法與感覺,這種感受便是人生可以獲得的,不論我們在思考功能上知道或是不知道,我們都在走「察覺更多察覺」的路上,不然我們又在做些什麼呢?
意識狀態與記憶體存在的作用,http://vidyaharmony.blogspot.tw/2012/09/vidya_2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