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衣__vidya


說起來「人」也的確是種不太一樣的動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每種生物、動物,除了人類之外,沒聽說哪一種生物需要另外穿衣服才能活下去的。不過就算人類是如此特立獨行的物種,也不用覺得奇怪,因為這一定是有某些原因存在的。
人打從出生後,全身就光溜溜的,一點禦寒保暖的外皮、毛髮也沒有,當然人體上有些地方還是有些毛髮,不過這些毛髮(頭髮)要拿來當成禦寒使用,算是杯水車薪,起不了什麼主要作用的,也就是說,人體天生的毛髮所能產生的功能與「禦寒」這件事沒什麼關連。不過若沒有「禦寒」這種功能,對於恆溫動物(人是恆溫動物)來說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這會直接威脅到身體的存活。通常我們會採用「演化論」的解釋,認為人類穿了幾萬年的衣服之後,身上的毛就會因為「適應環境」而消失了,因為那些有關生存所需的毛髮,就成了沒有需要的生理組織。其實這種說法是有些疑點的,如果很久以前的人類都有毛髮足以禦寒,那為什麼要製作衣服來穿?以前的人類生活是艱困的,僅是去獲得食物、建造居所、抵抗其他動物、養育下一代,就耗費了大多數的時間,哪有時間去作一件根本不需要作的事情,豈不怪哉?更怪的是,一作就作了幾萬年。聰明的黑猩猩、海豚、大象,也沒有任何想要作件衣服來穿的跡象,硬把衣服給貓狗穿,他們甚至會覺得渾身不舒服而把衣服扯爛。從考古的證據上來看,也看不出幾萬年前的「人猿」到底有沒有足以禦寒的體毛,從骨頭上怎麼可能會看得出有沒有毛髮。況且連「人猿」是不是一定會變成「人」都不見得是事實,從挖到的骨頭上來作這種「認祖歸宗」的事情,其實跟半路認親戚一樣,完全是不可靠的。

不論人身上為什麼沒有足以禦寒的毛髮,也不論人是不是從人猿演化而來,就目前的狀況來說,我們就是必須穿衣服,不管理由是什麼,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既成的事實。對於「穿衣服」這件事,除了最基本的出發點,「禦寒」的作用以外,已經牽涉到更多的事情了,比如說美觀、身份、地位、傳統、風俗、文化、價,這些其它的功能,這也就是說,衣服對於人的「心智」思想上來說,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因為這些功能只有在「心智」功能的條件下才能產生。「心智」的功能大致上可以分成,感覺(感官的)、記憶、比較、分析、歸納、推論這些功能,我們記得別人穿過什麼衣服,記得自己穿這些衣服的樣子,記得那些感覺,然後開始比較、類比這些狀況,通常消費者買衣服大概是應用了感官感覺、記憶與比較的功能,如果是衣服設計與製作的人,則可能要使用分析、歸納的功能,來分析這些衣服如何使用、選擇材質、製作方法、運送,歸納出銷售模式、利潤模式然後使用與推論的方法來製造一些流行氣氛、經濟上的附加價值,身份地位的象徵,產生優越感、滿足感這類被製造的感覺,我們可以從各類流行廣告、媒體以及驅動消費的訊息瞭解這件事。這些有關衣服的產業、文化是因為人們「心智」功能發展所生成的狀況,也就是說,這是在人們個別「心智」狀態的總和狀態下所產生的結果,這種結果可以表示成一種「分佈圖」。以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心智」的功能大概只用到感官感覺、記憶與比較的這三個功能,就開始決定要不要買,要買什麼。在這種狀況下就會形成,我們只買了「衣服」的表面,並沒有買到「衣服」的全部,也就是說,一件衣服所代表的不僅只是這些物質與加工過程,以及自我的心理反應而已,包含可見與不可見、完整的「衣服」是從原料取得、加工製造、運送、銷售的所有相關影響的人、事、物,這些全部匯集起來,才是「完整的衣服」,我們穿上的是這件衣服背後所有的過程以及對人們心理上的影響,而不僅僅是那些物質所聚合的衣服而已。當我們開始檢視這所有過程所產生的「衣服」,是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時候,我們才開始真正的穿上一件完整無缺的衣服,才開始啟動我們心智思考的所有功能。這與我們對於吃的食物、住的地方、交通工具、教育、各類娛樂,其方式都是相同的。
我們必須啟動我們所有的在心智中的功能,才有更深更廣的感受,來超越以自我為中心、超越以獲得物質來滿足那個自我為中心的思維邏輯,不然我們就難以在心靈的道路上往前邁進。發展「心智」功能是必要條件,是無法捨去或繞過的必要條件。或許這才是我們人類為什麼天生沒有禦寒的皮毛的真正原因吧!


參考影片:我愛高跟鞋 簡介 http://tavis.tw/files/15-1000-11525,c171-1.ph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