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我們目前所見、可見的所有能量形式中,似乎都找不到其最原始的來源,當我們一開始在這裡察覺一些東西的時候,這些能量形式就已經存在於我們可察覺的範圍裡了。我們在科技上能作的都是將原本就已經存在的能量作「轉換」而已,比如說把一貨車的石頭載到山上,用貨車燃燒汽油的熱能轉換變成貨車與石頭的位能,然後把石頭倒到山下,就把石頭的位能變成動能落到山下了,這樣的例子是隨處可見的。不過有種非能量轉換的現象是「生物」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很特別,無論我們用什麼人工的方法來轉換能量,不管把多少有機蛋白質放在一起用多少能量輸入的方法,就是產生不了生命。雖然說目前已經可以人工製作出基因組(DNA),然後放在適當的環境釋放出生命現象(參考 創造人工生命、從科幻到科學),但是這也並非是製造出生物的動力,所以那種可以自然生長改變的生物,其最原始的動力來源顯然不是「轉換」而來的能量,應該是從我們未可知的境域而來。在生物上的共同點就是有規則的變化,無論是逐漸成長與老化的外在形狀,或者是人類思維與心靈的內在感受,都存在著某些基本模式,有規律的動態。其實不僅「生物」如此,我們所稱的礦物也是如此,天體運轉、物理動態、化學變化,都遵循了某些規則,並非是毫無章法,隨機而動的。這是種有規則的「律動」。
從自然界外在的變化,乃至於我們對於生理與心靈感受上的變化,都趨向一種弦波式的規律(參考 正弦曲線),宇宙天體的互相環繞、一年四季天氣的變化、植物生長的週期、生物與人體的生長老化,都顯示了逐漸變大然後逐漸變小的能量現象,並且具有週期、循環的特性,每次循環週期又會稍微變動(參考 歲差)。能量是頻率的顯現,頻率高低則決定了能量的多寡(參考 普朗克常數E=hv)。以能量的曲線週期變化來看,顯然背後有一個對映的頻率持續在變化,每個物種的變化各不相同,就算同一物種(人類)之中,每個個體的那股動力仍有些許的差異存在,所以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每個人的內在個性或感受,外在所顯現的樣貌,都是有差異的。動力來源的頻率週期性改變亦顯示了一種「自我相似」的特性(參考 察覺律動圖、分形),自我相似的意思是說,將這一連串起起伏伏改變的頻率擷取出任何一小段,都會與更大的一段具有「相似」的變異方式(波形),比如說一日之中的頻率變化波形會與一年之中的極為相似。這在我們人體上所表現出的能量模型也同樣依循這種有規律的變異與循環的模式(參考 五行學說)。再者依照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來看,其所對映的心靈變化(察覺能力增加),亦仍然具有此種變異且循環的性質(參考 太人性了/萬法簡史)。
針對每個人來說,這種規律性的異變其實也並不相同,這會導致各個獨特的頻率波形,這種獨特的現象顯示了在每個人內在與外在的所有範疇內,可能藏著一種結構模型,稱之為「意識頻率結構」(參考 意識頻率結構),這種結構可以產生不同頻率合成的的特定波形。以各個不同頻率的整合來說,不同的頻率組合可以合成一個特定的頻率(參考 頻率合成)。比如說有個人A,其意識頻率結構為fa={fa1*fa2*fa3…*fan},”*”是合成的意思。所以每個人依循各自獨特的動力模式,產生各種察覺能力,這種動力模式是可以藉由「反饋」的方式改變其原有結構,「反饋」的意思則是將察覺之後的感受(共振後頻率)加入此頻率結構,並使其發生結構性的改變(參考 覺知),接著動力到達的方式(波形)就會改變,察覺能力的範圍也會有所不同,對於世界的感受因此而有所改變。
世界萬有,有形或無形的萬物,都有著其動力到達的模式,所以產生不一樣的外表與內在的差異,這包括了空間、物質、生理(生物)、心智(思維)、靈魂、靈性…的各種「結構」(參考 密度)。也就是說,空間有空間對映的意識頻率結構、物質、生物、心智…萬物都有。隨著不斷的交互作用產生改變的「現象」,「結構」改變「現象」,「現象」又影響「結構」,交錯的進行著,也不斷的改變。所以萬物的律動並非恆常不變,只是變異的程度不同而已,物質元素變動緩慢,生物變化快速。因此,不論是結構或現象,這股律動的原始動力則是改變的原動力,我們凝神傾聽與感覺這股動力的趨向,去感受改變的旅程。
創造人工生命,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newscan&id=1640
從科幻到科學,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49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