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記憶」這件事情,其實是蠻複雜的,我們今天記得了某些感覺,明天又忘記了某些事情,心裡一大堆想法不斷的冒出、消失、重複出現、不同感覺,還有一些前世的、前前世的、顯意識的、潛意識的、被灌輸的、夢裡的…這都牽涉到「記憶」究竟為何。
這世界上所有的、有形無形的東西都是有種「X」振動的結果,而「X」這種無法被發現、被察覺的東西,就是萬物的本質了(參考 頻率)。既然萬物的本質是各式各樣的意識頻率振動,那麼「記憶體」也是其中一種。因為頻率本身可以「內涵」很多的訊息,也就是說,「頻率」的多重效應裡有一種叫做「保存訊息」,而「保存訊息」就是把資訊、訊息記住一段時間的意思,可以稱為「記憶體」。這就好比一陣無線電波裡可以承載著多種頻率的訊號(載波),經過訊號解析之後,就可以賦予一些意義,變成傳遞訊息的一種方式,「頻率」本身就能解析與賦予很多資訊,可以成為保存資訊的記憶體。又比如說,現代電子產品所使用的記憶體,亦是依照矽結晶物質的特性,藉由電流的方式,使其保存一段時間的資訊,而矽結晶物質其實也是一種頻率振動的顯現,只不過其物質特性在通過電流之後的改變(結晶角度不同),能保持比無線電波更長的時間。所以我們「人」可以察覺到的記憶體,是有別於無線電波或矽晶體不同的東西,但其實差異也只是「保存訊息」時間長短的不同而已。
「人」可以察覺到的記憶體有好幾種,從身體的物質細胞、生理上的能量流體產生身體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生理記憶、以及腦神經中的弱電與量子效應產生思維上的記憶,與夢中或催眠中的那些若有似無的靈魂記憶,這些都需要相對應的「記憶體」來紀錄下這些訊息。
這些各個層次(生理、思維、靈魂)的記憶體所能紀錄的範圍,事實上,並不等同於我們「目前」可察覺的範圍,也就是說,目前我們雖然都或多或少可以察覺到這三個層次,也能加以紀錄起來,但我們曾經記錄過的資訊並不僅僅是「目前可察覺的範圍」,我們在前世催眠或轉世投胎的案例中,可以發現,我們可用的記憶體並不僅止於現在的這一些記憶體,有些記憶體雖然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顯意識)不被察覺,但是那些前世記憶卻是存在的。
在我們一般的生活中,也可以發現一件事情,當我們將很多的資訊、知識「完成」以後,這些事情就會在我們一般的察覺範圍裡消失,也就是說,我們不會再注意到、忘記了那些「完成的結果G」。「完成」的意思是說,這些G中所含的「頻率fi」納入自己的頻率範圍(fs={f1,f2,f3,…,fn})之中,也就是fi已經加入了fs,而此時fs={f1,f2,f3,…,fi,…,fn},我們的「注意力」會自然的、被驅動的移向察覺範圍的邊緣,繼續察覺新的對象(頻率),這種「注意力」的目標移動產生的現象是對已通透熟悉的對象(人事物)失去了興趣,而產生對其他對象的興趣,所以當我們「記得」了某些資訊、情緒、情境、感覺,就表示這些對象(頻率)是我們要納入的,表現在我們的感受上,就會變成在意、介意、煩惱、苦惱、快樂、喜悅、悲傷…這些感覺會自然的出現在察覺範圍裡,等待我們去完成這些感受。
依此來說,我們可以推知所謂「潛意識」的形成原因是那些「已完成」納入的頻率集合而成,這些完成的部分會成為「本能」,不斷的累積,以人來說,就是複雜的生理功能、思維功能、與靈魂功能,所以這些「已完成」的頻率不會在注意力指向中出現,變成了「潛在」的現象,除非被某些刺激喚起這些記憶(完成的結果G),否則注意力不會指向那裡(沒有興趣)。而有些「未完成」的部分也會進入「潛意識」之中,在前世催眠、一般催眠與夢裡會出現的那些資料記憶,通常是那些「未完成」的對象,這些「未完成」的對象一直存在於記憶體之中,也會持續產生訊息效應,擴及顯意識裡的想法、觀念,所以在我們思維中的那些無來由的想法、意念、觀念,乃至於生理上的欲念、靈魂上的感動而產生的誓願,是在我們記憶體深處,那些曾經相遇卻沒有納入的對象,所產生的效應,「未完成」的部分也是我們「意識頻率結構」傾向的原因了。當然這是跨越很多次人生的過程所產生的。
所以不論我們在何時何地,也不管是在生理、思維、靈魂的哪個層次所發生與留存的「未完成」頻率,都在我們的記憶體裡面存在著,這「記憶體」的細部內涵,也會反映在「意識頻率結構」的傾向之上。此外,「注意力」除了指向留在「記憶體」中「未完成」的頻率,同時也指向了未開啟而將開啟的對象,也就是那一些「新增」的對象(頻率),新增的對象(頻率)會出現在想法感受裡,同樣的,舊有的對象(頻率)也會,這都已經在我們可察覺的範圍內不時的出現,並且不斷的記得,不斷的完成與忘記。
「記憶」是充滿奧秘且美妙的自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