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個複雜的集合,在每個人的「人生」裡就包含著許許多多的「東西」在裡面,這些「東西」都是無形的,包含了各種的「感覺」。當我們看到一個物品、聽到一些聲音或想到一些想法,所產生的那些「感覺」其實都是無形的東西。比如說我看到了一個石頭,事實上,「看到石頭」的那種感覺是無形的。我們每一個感覺都是無形的東西,而這些無形的感覺總和起來,就是我們各自的「人生」了!
既然我們「人生」的所有內涵就是這些感覺,那麼這些「感覺」到底是什麼東西,從何而來,有什麼用處效果,為何要這樣,這些事情就可以開始來感受與思索,因為我們若不知道這些事情的話,就會無法明白,自己現在正在作些什麼。雖然說,不明白自己這一生究竟是在做什麼、為了什麼,也不是什麼可憐、可悲、可嘆或者是什麼虛擲人生的事情,人生照樣可以豐富而精彩,沒有人的人生是浪費的,每個人的每一生都獲得了很多的感覺,只不過若是能瞭解這一些事情,那麼人生就不僅僅是豐富精彩,而能再獲得一種「清晰美感」,這種「清晰美感」隱藏在許多感覺的深處,每一種感覺的深處都含有另一種清晰美感,不論是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身體感官、直覺錯覺…都是存在的。
每一個人的這麼多感覺集合成每一個人的人生,如果我們的「我」專注、專心的融入每一個感覺,就會記得很多的感覺,將這些記得的感覺應用思維的功能,將之記憶、分析、歸納之後會得到一些整合過的結論,再將這些結論不斷的分析、歸納、分析、歸納…「整合」之後會得到越來越少的結論,如果這些結論已經少到一、兩個的時候,這個結論就會產生一種「清晰美感」,也就是說,越少的結論,會產生越清晰的美感。需要整合的感覺,其實是包含了我們所有的感覺以及所產生的各類觀念與想法,都是需要整合的對象。我們每天接觸到的食、衣、住、行、育、樂,接觸到的每一個人事物,其所釋放的訊息而產生的感覺與想法,都需要有一個思維規則上的解釋。比如說,我們為什麼要進食,食物從哪裡來的,為什麼要吃這個,為什麼要穿衣服,衣服如何製作出來的,錢是什麼,教育要作些什麼,為什麼要教育,都市怎麼形成的,社會制度為何會變成這樣,快樂悲傷是什麼,人生究竟為了什麼,時間空間為何是這樣,日月星辰為何是如此…許許多多觀察,都隱藏在我們週遭的每個人事物的訊息裡。「感覺的目的」是那條串起所有現象的引線,整合(分析歸納)所有現象背後潛藏的感覺,就會產生那種「清晰美感」。
在我們所有快樂、悲傷、痛苦、喜悅、難過、困惑、焦慮、憤怒、滿足…的這些感覺以及所引發的觀念想法,可以發現一個不變的目的,那就是「感覺的變化」,也就是說,不管我們此時此地有什麼感覺X1,感覺X1不會與之前的感覺X2相同,比如說憤怒這種感覺,雖然我們可能都為了同一件事情而憤怒,但是昨天的憤怒A1與今天的憤怒A2的感覺是不同的,可能不專注的察覺不會注意到這兩次的憤怒有何不同,不過如果以長遠一點的時間來看,為了相同一件事情而憤怒了100次之後,第一次與第100次就會有比較明顯的差異,那就是「感覺的變化」。若針對「憤怒」的感覺來說,這種「感覺的變化」可能會到第300次就轉變(放下),變成另外一種不屬於「憤怒」的感覺了。當我們透過自己的思維能力與感受能力,經過持續不斷的整合出這種結論之後,就在獲得任一種感覺時,多出了一個「清晰美感」,因為所有已經察覺的感覺,慢慢的產生「感覺變化的過程」就是「感覺的目的」。
不論世事如何衝突,不論內心產生多少苦樂,我們的「人生」就會多了個「清晰美感」,當然這也不是什麼人生的目標或意義,有了之後就有多偉大,變成上師、老師、尊者、上人…這種「感覺變化的過程」是每個人通通有的,不需要什麼人來教導(當然有人教導也行),自然而然,感覺夠了就會發生,若在分裂衝突狀態下,就感覺分裂衝突,若在自我分析、歸納的整合察覺裡,那就去作那件事,感覺那個感覺,我們什麼都可以去作,只要擁有感覺、產生思維,整合為一,「感覺變化的過程」就是我們可以過的唯一「人生」了~
不論世事如何衝突,不論內心產生多少苦樂,我們的「人生」就會多了個「清晰美感」,當然這也不是什麼人生的目標或意義,有了之後就有多偉大,變成上師、老師、尊者、上人…這種「感覺變化的過程」是每個人通通有的,不需要什麼人來教導(當然有人教導也行),自然而然,感覺夠了就會發生,若在分裂衝突狀態下,就感覺分裂衝突,若在自我分析、歸納的整合察覺裡,那就去作那件事,感覺那個感覺,我們什麼都可以去作,只要擁有感覺、產生思維,整合為一,「感覺變化的過程」就是我們可以過的唯一「人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