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消費者的力量 – 選購原則中的道德 __ vidya



在資本主義席捲全球的現在,我們的生活裡就與資本主義緊緊相扣著。資本主義的意思是一套經濟的運作方法,由我們生活中所需的各項物資(包括有形物體與無形服務)都賦予某個數量貨幣的代價,然後使用「貨幣」()的數量作為各種交換物資的計算基準,從獲得原物料、生產、運輸、銷售、消費、回收,形成一種以「貨幣數量」(價錢)貫穿整個流程的方法,尤有甚者,就連「貨幣」本身都可以當作一種可換算貨幣數量的商品(物資),就所謂的「金融商品」,而「貨幣」()就是所謂的「資本」,簡單的說,「資本主義」則意味著,凡是都有個價錢。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這資本主義的流程中充當某些角色,比如說某甲既是生產A物資的生產者,也是消費物資B的消費者,或者是運輸者、銷售者、回收者每個人所涉及的角色都是多重的,不過最終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一個「消費者」的角色,因為每個人都有其生活的基本所需(食衣住行育樂)。以貨幣()的流動來說,「消費者」是把錢流出去自己的口袋,其餘的角色均是把錢流入自己的口袋,而對於每一種物資的消費(交換、交易、買)來說,資本主義的自由交易原則,是將選擇權交給消費者與物資擁有者,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買,而物資擁有者也可以選擇要不要賣。在物資擁有者大量生產,意圖賺取更多錢的現況之下,消費者的選擇就成了物資生產方針的唯一因素,所以身為消費者的每個人其實都是物資生產過程的決定者。換句話說,消費者選擇什麼樣的物資、商品、服務,就會引導生產者如何製作物資、如何運輸、銷售、回收各種產品與服務。

當我們處於消費者角色的時候,我們對於物資的「選購原則」就是形成現在產業型態與生產方式的原因。所以,「選購原則」是極其重要的,是我們改變生活面貌的重要關鍵。當我們「選購原則」是價格便宜+好用+好看,或者說是價格昂貴+象徵形象+品味生活,抑或是價格低+品質高生產者自然會專注於這些消費者的共同選購原則,要價格低、便宜就必須壓低成本,從原物料就開始壓低取得成本,所以原物料的生產者(農民、畜牧養殖者、開採者…)就會不計任何代價提高產量,以因應低成本的賣出,賺到等量的錢,「不計代價」就是用盡一些辦法,灑農藥、化學肥料、關起來24小時打燈,讓植物長快一點,不會得病蟲害,畜牧者也同樣給所飼養的雞、鴨、牛、羊、豬、魚施打預防生病的藥物、添加刺激生長的藥物,挖礦者、採砂石者、挖石油者也同樣不計任何代價挖更多的礦產,所以環境破壞了,水污染、空氣污染、土地污染、流行病毒叢生、山崩土石流然後我們獲得一個生命財產不保的、食物日常用品充滿毒物的生活環境,這是由於我們的「選購原則」裡對於過度追求低價格、便宜、美觀好看的代價。不僅在取得原物料需要壓低成本,在生產、運輸、銷售的各個流程中都需要壓低價格,於是工廠老闆、各類企業主就極力追求低成本,使用劣質替代品、節省時間成本的取巧、剝削員工的薪資、工作時數,一件接一件,環環相扣、交錯縱橫。

當然這些價格便宜、好用耐用、象徵形象、品味精美的「選購原則」並非就真的有什麼問題,只是少了一些其他因素讓資本主義的消費結果,啃噬了我們的生活基礎與人與人之間良善的互動。但是如果我們在「選購原則」加上「道德」這個原則,而且是放在第一個原則,那麼這整個資本主義的弊病就會改觀。我們不選擇那種破壞森林、污染海洋、毒害大地的物資產品,不選擇剝削與逼迫員工、用劣質品替代、欺騙取巧的產品與服務,亦不購買使用殘忍對待動物、植物的各種產品,因為這些都不符合我們每個人的「道德良知」。然後在按照我們各自其他的「選購原則」去購買物資,那麼環境就能逐漸恢復健康,人與人之間、人與動植物之間將有更多的心靈感觸,而不僅是物質的單薄感受。


當然把一切後果都推給「選購原則」並非是完全的事實,人們內心仍有著還要更多的貪心,把這一切的豐富心靈感觸扭曲,不過只要越來越多人在「選購原則」裡加上「道德」這個原則,這過多的貪心亦能逐漸轉化成安心的生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