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密度__vidya


一般我們所稱的「密度」的意思是,物質分布的稠密程度,也就是說對於某種「物質」來說在某個其他物質(介質)裡面有多少比例而言(參考 密度)。比如說,鹽分子在一盆水中數量的多寡,就稱為鹽在那盆水中的密度,這是依照「物質」而言。如果以「非物質化」的密度來說,可以使用「能量」來理解,也就是「能量密度」(參考 能量密度)。能量密度的意思其實與「物質化」的密度觀念相同,是指「能量」在空間中的多寡比例,所以「能量密度」還是在固定的空間裡的東西,只是那是非物質與物質都能表示的東西。但是不論是物質或能量「密度」的說明有一個前提,就是這盆水、這些能量在一個「固定空間」裡面,也就是說,我們目前要測量「一種物質」在「另外一種物質」裡的密度,或者是「一些能量」在「空間」中的密度,都要以「固定空間」為基礎來計算。而這個「固定空間」是什麼東西撐在那裡「固定」才產生「空間」的?我們所察覺的這個所謂「固定空間」是不是被包裹在另外一個空間裡面的?所以「空間」可能是一種「密度」觀念,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察覺的空間可能是一種「密度」,一種非物質化的東西所構成的。
通常我們會把「空間」當成一種「絕對的」對象,也就是空間是能容納所有東西的容器,不論是物質或是非物質的,都放在空間裡。不過這種什麼都放在「空間」裡的感覺,不過如果我們不使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考,而仔細的保持察覺的狀態下現有構建起來的「空間」似乎就會被消融了,也就是有不同的空間出現,這個空間在我們摒除現有所有感覺之後就發現了,除了非常專注的保持察覺以外,有些特殊狀況也會出現有別於現在這種空間的感覺(參考 瀕死經驗),當然這種特殊狀況所描述的情況應該也是有跨越多個空間的感覺。事實上,就僅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考這些我們在所謂「清醒」時所察覺的空間就有所不同了,仔細看、聽、嚐或想都會帶給我們一個不同的空間感,所以我們所察覺的空間是多重的且重疊的,這種「重疊」並不是把東西都壓在同一個空間中的重疊,而是不同的空間的重疊。
在空間隨著察覺不同範圍改變的狀況下,空間便不是「絕對」不動的東西,它是相對於「察覺」的一種產物。在研究物質的本質上,發現物質可能只是一種「振動狀態」所形成的幻影(參考 弦理論),因為在實驗中屢屢發現很多極細微的粒子,其產生與消失的時間間隙是極為短暫的,這些粒子似乎是一種出現在視覺中的幻影,只是一種振動而已(參考 漫談量子世界)。「振動」的快慢就是所謂的「頻率」,這些快慢的頻率可以產生不同的影子,有些產生各種物質,有些產生各種非物質的東西,這些頻率本來就有很多不同的範圍,所以產生有形的、無形的各種東西。以推論來說,我們在「清醒」時,在視聽嗅味觸思的察覺到的空間也是一種頻率所產生的,這種頻率當然是在目前清醒的察覺範圍之外的頻率,但是我們可以推論它的存在(參考 暗物質),雖然推論不見得是真實的,但也讓我們多了一個探索的可能性。
在物理上的「空間」經常都是被描述成多少維度的,不過如果我們以「頻率範圍」來描述「空間」,那麼就能把「空間」從毫無理由的絕對處放到一個可探索的位置上,而不同的頻率範圍所代表的「頻率密度」,則重新劃分與建構我們對於外界與內在感受的認知,以及聯繫、貫穿了察覺的特性,因為察覺的本質是一種頻率的差異。頻率越高所生成的密度越高,「密度」就是某個「頻率範圍」的意思與內涵。所以由我們的各種感覺所獲得的「空間」就不僅僅只是「視覺」所察覺的空間,各種感覺是在不同的「頻率範圍」產生的,也就是不同的「密度」。
至於「時間」,其實只是察覺的流動「記憶」,也就是每一個察覺片段的所綜合產生的紀錄軌跡,對於有形的、無形的東西來說就是變化現象的量化、數值化,「變化」是兩個狀態對照的結果,沒有「記憶」就沒有時間,當然也就沒有頻率或密度可言了!
這世界是很多很多層次的密度所構成的,我們的察覺能力就是在感覺這種頻率密度所形成的世界。世界不僅是物質的,還包含生物的、心智思維的、靈魂靈性的只用物質來解釋就失去了更廣大的範圍,只用靈魂靈性來觀察、體驗就失去了其他也同樣廣大的世界。不過偏向某種頻率範圍沒什麼值得奇怪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發展整合某些部分的頻率,那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