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世界__vidya


所謂的「世界」就是我們可以感覺到的範圍,在這個範圍之內的所有東西都包含在「世界」裡面,不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東西。所以我們對於世界的解釋就是感覺、察覺的界線。
在我們的思維裡對於世界的觀念其實相當重要,因為這個觀念會產生我們在實際應對所有狀況的根本原因,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一下,應該會發現,其實對於萬事萬物的看法、觀念,乃至於對待這些人事物的方法、作法,都出自於同一種思維模式運作的結果,那就是「自我界定模式」,也就是說,當我們把「自己」界定在自己的身體時,對於侵害自己身體的任何對象就產生排斥、抗拒,當我們把「自己」界定在自己的家庭時,對於有益於家庭的事物,就成了爭取的對象。而「自我界定模式」發生的原因,則是我們本身的「察覺能力」,這份「察覺能力」衍生的「自我界定模式」就決定了我們如何應對世界的方法,也就是我們的「世界觀」(參考 論自性與個體化)

世界似乎是一個沒完沒了、無窮無盡的對象,它總是讓我們探索不完的,世界不僅包含了我們所有察覺範圍裡面的東西,還包括了那些我們察覺不到的東西,我們也不知道到底這世界有沒有一個界線,只知道有那種「好像無窮無盡」的感覺。從人們察覺到世界是「物質」所組成的,物質中還會發生力、電、磁、波的這些能量效應,又察覺到也有「生物」(生理)特性存在,有一種無形的能量存在(參考 人體的血氣模型),驅動著這些物質效應,然後又察覺了自己腦部中也有那些電磁或腦波的效應,以及各種思維能力的關連(參考 腦部研究系列),所以又發現本身的「心智」功能。然後又有很多人發生很多「神秘經驗」(參考 宗教神秘主義),那在思維想像能力範圍之外的經驗,似乎又發現了有「靈魂」這種東西。所以我們所在的世界看起來像是是一層又一層結構,而這多重的結構並非只是存在於我們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覺、靈魂覺,所能觀看、聽到、聞到、嚐到、接觸到、想到、直觀到的那些層次而已,而是有更寬廣深沈的東西,在所能察覺的更裡面。至於有多深廣,只能說目前還「見不到底」。

感覺、察覺的本質是「差異」,對於與我們有差異的對象就會發生察覺、感覺這一件事。物質是一種振動頻率的現象,能量也是,腦中流動的電磁效應,而察覺到的心智思維也是(參考 想法),所以「察覺」的發生是「頻率差異」的現象。當我們將「頻率」以一些特定範圍來劃分,以便於敘述時,這些「頻率範圍」就稱為「密度」(參考 密度)。以密度的方式來描述世界,世界就可以解釋成「多重密度」,換句話說,世界並不只是我們見到的日月星辰、山川河嶽、萬物生靈,在那裡繞來繞去、東偏西移、生生滅滅,這些都只是最後在我們的察覺範圍裡出現的表象,有很多很多的振動頻率所形成的世界才是存在運作規則的本質,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現在所見的這個世界不真實,因為對於我們的察覺能力所能觸及的範圍來說(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思維覺、靈魂覺),那也是真實的感受(參考 真實與幻覺)

以頻率密度的世界觀來看待世界的一草一木或一件事、一個群體,把我們「自我界定模式」擴展到密度層次之中,也就是以多重頻率來界定自己,自己是物質、生物、心智、靈魂的多重頻率覺知體,那麼與自己相關的對象就不僅是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感官感覺、自己的那些想法、觀念,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社會、國家,而是擁有這些多重頻率的各種生靈與自然,那是與我們真正相通、感應、共振的頻率,是人與萬物自然的真正關係。當然以上這種說法並不會使人獲得真正的感覺與界定自我模式的改變,不過我們可以真實的、仔細的去接觸與感受土地、空氣、陽光、植物、動物的各種有層次的感覺(頻率),從察覺的感受中重新界定一個更深廣的自我,更寬廣的世界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