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感覺與教育__vidya


以現在整個的教育制度、內容和執行來說,並沒有辦法讓大家活得自在與快樂,生活中殘留的只剩逃避與隱藏痛苦事實的行為結果,而出現的壓抑憂鬱或暴力的行為,老師上課不快樂,學生上學也充滿了痛苦,家庭社會都為如此痛苦折磨的教育掙扎並付出巨大的代價。會形成如此令人痛苦不堪又不得不實施的教育,原因其實很單純,就是我們感覺的遲鈍,我們都只是在感覺身體(腦部)模擬出來的那些感覺。


身體與思想是一部精密的自動機,而腦部更是強大的運算中心,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以舊有的資料(經驗)為基礎來運算現在獲得的資訊,模擬出一系列的結果,換句話說腦部自動地建構出一連串虛擬的結果(影像、聲音、文字、符碼、觀念、情緒…),而「我」僅僅是去讀取這些結果。人體可以運算的資料比起電腦要細緻得多,電腦處理不了感情類的訊息,而腦部可以。雖然這虛擬的運算功能在地球上算是非常的有價值,也因為此功能讓我們足以控制物質的世界,但是問題是我們的感覺還不夠細微、還不夠敏銳,感覺不到這強大功能的產生過程,從而瞭解其實是有其侷限與適用範圍的,如果我們沈溺於此功能產生的每一個結果,那麼就會變成一個由外界資訊所塑造而成的自動機器人了,雖說不同環境造就不同的人,但同樣是機器人。腦部處理訊息的過程均是使用已經記載的資料(經驗)加以處理來產生結果,所以無論腦部如何運算,產生的結果都會被限制在既有的資料(經驗)之中,簡單的說,就是無法超過已知的範圍。已知的範圍是根據感覺的細膩程度來決定,也就是說,腦部永遠無法得到比目前感覺更細膩的結果。如果我們的感覺遲鈍,那麼這世界就變得毫無感情,人與人、動物、植物、環境之間就只剩下競爭與利用。

當我們的感覺變敏銳之後,就能感覺到這些腦部運算的虛擬結果,然後決定使用或不使用這些虛擬的結果,若是經過真正的意願去採用這些虛擬的結果,然後產生的想法或行動,那就不會產生痛苦,相反的是一種熱情的專注,因為那就是「我」真正的意願,不是被環境或媒體訊息催眠填充資料後所選擇的。而這種熱情的專注會讓個體察覺到,那個學習對象更深層與細微的內容,讓學習變得有效率而快樂。如果我們真的喜歡音樂,真的察覺到音樂的聲音在我們內心產生的感覺,以及更敏銳的察覺音樂之外的情感、意象、真性,那麼學習樂器就會成為一種極為愉悅的享受,而不只是增加積分的才藝而已。如果專注的感覺到自然的美妙規則,那麼有關科學的學科就不再只是要求高分而索然無味的公式。所以若不增加感覺的敏銳度,真正感覺到潛藏在現象以下更精微的真相,那麼所有的教育方針、制度、規劃、課程、內容,正好變成一整套精心設計的催眠過程,我們只是日復一日追逐著內心的恐懼,冀望以競爭的手段來獲得安全。

一個混亂的教育制度只是群體內心混亂的產物,內心的混亂也只是感覺遲鈍的反應,凡事以「競爭」為手段的教育,是訓練感覺遲鈍的方法,學校設立一個品學兼優、五育健全的目標,社會充斥著優勝劣敗的生存法則,我們不斷的追逐「勝利」的目標來獲得安全感,去除恐懼感,當我們不斷的追求一個被社會所設立的目標,當我們只注意到那個目標,我們的感覺就會忽略與壓抑,感覺就慢慢的變得遲鈍、毫無感覺,生活索然無味或者開始痛苦。然後奇怪的制度、偏頗的政策、無用的規章、催眠的教條、不知所云內容就會不斷的出現,再如何的更改方法都毫無效果,因為那消失的敏銳感覺掩蓋了真正的意願,剩下制式化機器人生活,住在這種牢籠裡,實在是苦不堪言。

想獲取快樂的學習生活,除了感覺的敏銳以外,與其他事都無關,一直更改教育制度只是顯示我們對於現狀的無力,以及無盡的消耗與空轉,真正的快樂學習是不可能降臨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