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慶祝國慶__vidya




國慶日放煙火、各種表演、遊行、升旗等等,這些是最經常舉辦的活動了,如果沒有這些活動就好像少了些過節的味道。其實不只國慶日,翻開日曆,每一年從頭到尾,傳統的、現代的、團體的、個人的、大大小小的節日可謂是琳瑯滿目,不過老實說,我們其實很少真的去想想這種過節的慶典活動的形成原因與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

國慶日之所以要慶祝原因其實很簡單,所謂的國慶就是國家的生日,就像要慶祝每一個人誕生一樣,國家的誕生就更需要大大的慶祝一番。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深植人心,所以不論哪個或哪裡的為政者為了討好民眾也好,為了自己的想法也好,慶典活動就變成不可免的事情,這就是一般說的「集體意識」所產生的行為結果。無論是哪一種行為,驅動那種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屬於內心的理由。

如果要探究事情的本質,肯定需要往心裡面去思索,在每個人一生當中所求的也不過是「感受」這種東西,所以對於感受的需求加上集體意識的抉擇之後,我們便在腦海中過往的經驗裡,獲得「慶祝活動」這樣的結果,於是慶祝活動就不斷的發生。我們總是認為這種慶典活動就能讓我們獲得興高采烈或歡欣鼓舞的感受,不過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我們整個身體(或者能量體)是一台自動的機器,而腦部則是運算單元,當身體(能量體)自外界獲得「國慶」相關的訊息,就會傳送到腦部裡運算,腦裡的那些規則就會自動執行出運算的結果,就像電腦軟體一樣,我們的「我」(覺知)將注意力指向那些運算出來的結果,於是就產生了,「慶祝」的想法,然後「慶祝」又自動關聯到「放煙火、表演、遊行」這些過去的資料,最後連結到「歡樂的感受」。因為這一整套思維方式(生日-慶祝-煙火-歡樂)持續的在我們所能接觸的訊息中來回反覆的播放,當我們隨著這些訊息一直重複著同樣的思維方式,而一次又一次的完成這套思維方式之後,發覺並沒有感覺到歡樂,於是一次又一次的加強刺激,放更大的煙火、更誇張的表演、更多人的遊行、更怪異的活動,然而結果總是失敗的。體驗不到歡樂的感受,就會形成心裡的空虛,越是空虛越是索求刺激,活動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結果不但填補不了空虛,反而消耗了龐大的資源,製造了無數的環境毒害,這些耗盡與毒害終究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如果感受是足夠的,就不需要更多的感受,如果感受是充實的,就不需要更刺激的感受。因為身體(能量體)這台自動機形成的方法是跟著環境來填充資料的,比方說,從小就接收(生日-切蛋糕-快樂)的思維規則,哪一年生日不切蛋糕就變得不快樂了,沒有舊資料的第一次會真的感到快樂,但是後來那幾十次就不是真的了,而是腦部幫你模擬出來的感受而已。所以我們若隨著身體(能量體)這台自動機過著模擬感受的日子,那麼這種空虛將不會減少,痛苦也不會減少。我們時常記得,小時候很快樂,長大就不快樂,原因即是如此。

現在慶祝國慶的方法,其實是在表現我們集體的內心空虛,越大的煙火,越深的空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