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我們可感覺的這個世界是由兩個因素構成的,一個是本質,另一個是關係。本質的意思是說,那個東西本來的性質,本來的內容、內涵。關係的意思則是,這些東西互動的規則,互相影響的方式。
我們用盡所有的科學儀器與方法去切割、分析、剖析、解析每一種東西都還能找到更不可分割的基本個體(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REN大型強子對撞機),以物質來說,各種分子、質子、原子、電子、粒子、量子、次原子、次次次原子…我們之所以找不到更基本個體的原因其實很單純,那就是根本沒有基本的個體存在,所有的東西都只是某一種不可分割的「存在」所顯化出來的現象而已,而「所有的東西」指的是我們可以感覺到、看到、聽到、接觸到、聞到、想到的、能量的、場域的,所有範圍,這種不可分割的存在是一切萬有的本質,一般稱為「意識」。意識表現出來的特性就是覺知,也就是說,意識本來就有覺知,可以感覺到其他東西。然後意識的「振動」顯現出各種我們可以感覺到的所有,覺知亦具有主動的特性,因為這種主動的趨勢與傾向,才開始振動,才產生這個世界。
萬有的覺知就是意識相互之間的關係,以「相互關係」來說,必須至少有兩個個體以上才能產生所謂的「相互關係」,但是這世界「意識」其實只有一個,並沒有兩個意識足以來產生關係。所以意識就採用不同的「振動頻率」來分別意識個體,這樣意識的個體就變多了。因此,不同的意識振動頻率產生了不同的覺知與不同的個體,越多的頻率產生越多的個體,於是這世界就變化萬千、層層疊疊、美不勝收了!意識個體的互動方式就以振動頻率的方式來互動,頻率的互動方式有兩個,「同化」與「異化」,同化就是不同的頻率變成相同頻率,一般稱為「共振」或者「合一」,異化就是相同頻率變成不同的頻率,一般稱為「干擾」或「分別」,這兩個方式作用恰恰好相反,所以以覺知來說,同化是一種感覺,異化是另一種感覺,任何個體間的關係皆不外乎同化與異化,這兩種關係會同時出現在一個現象之中,以維持不斷的循環、分分合合。
有人說我們對於世界的劃分、分別、分離是一種錯覺,指的就是對於萬有本質(意識)失去了感覺,才以心智思考的功能掩蓋了意識本質的感覺能力,認為萬物的彼此分離的。不過說實在的,這種分離假象的形成是覺知改變的過程之一,也就是說,覺知在改變的時候,總是要以狹窄的意識振動頻率範圍往更寬廣的頻率範圍擴展,在這擴展的過程裡,獲得屬於那個頻率範圍的感覺,改變意識個體本身的頻率結構(就像各種不同頻率融合而成的諧波),以達到同化與異化平衡的和諧運作。這就是人們的覺知都侷限在身體裡的原意,身體的功能已經遮蔽了很多頻率,藉此專注的來感覺那些可通過頻率所產生的感覺,這也適用於各種生物、礦物、萬物顯現的本意。
所以我們不必想變成什麼其他的東西,也不必刻意讓自己變得心智思考裡認為的高等、高級、高尚,我們既然已經在身體的覺知裡,就已經表示你我都需要這一頻率範圍的感覺來建構這一部份的意識頻率,若有任何高低貴賤的分別觀念導致的空虛、恐懼、痛苦與衝突,只要從中獲得真實存在的感覺,意識頻率自然會擴展,就算完成不了那些頻率結構,我們的意識始終都還是保持相同且一體的,無論現在的意識是顯化成什麼東西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