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身體__vidya


我們人的身體是很複雜的功能、組織、結構、物質的、生理能量的、思考思維的、靈魂靈性的,複雜的綜合體。身體從來自父母的兩個單數基因(單螺旋),融合成一個基因,接著發展出一個身體,是相當複雜的過程,不過過程雖然複雜,但是發展與運作方式卻很簡單,就是「共振」。

「意識」是種「什麼也不是」的東西,而所有的東西都是「意識」振動所產生的能量效應(參考 意識)。「共振」的意思是說,當有一個「意識A」以某一「頻率f」振動時,其他「意識B」也會跟著以那個「頻率f」來振動。「共振」發生的過程並非是一種能量傳遞,而是「喚起」的機制,也就是說,「意識A」的振動「頻率f」喚起了「意識B」開始了「頻率f」的振動,然後意識AB各自產生能量效應,變成原子、分子、物質、轉換光、熱、磁、電、重力、生物能量驅動、思維功能。由於「喚起」的頻率相同,所以會產生相同的能量效應,於是我們就察覺到兩者具有相同的現象或感覺。所以事實上能量傳遞或保存、保留,是在意識振動之下,顯現在我們能察覺的頻率範圍(fs)內時,能量狀態就會出現,當能量逐漸相互作用滲透到我們能察覺的頻率範圍(fs)之外時,那股能量就是所謂的「消失」,「消失」不是變成什麼都沒有,只是不在我們能察覺的範圍內而已,當能量跨出特定頻率範圍時,那個頻率範圍就頻率就會變得更有秩序。以跨越頻率環境(密度層次、時空維度)的能量效應來說,仍然能表現「意識」讓混沌歸於有序的精神(參考 熱力學第二定理)。意識的振動不斷經由共振喚起另一個意識振動,穿越多種頻率層次形成有序的物質、生理、思維的能量,然後繼續穿越出我們察覺所在的層次,形成變動的萬象。

「基因」這種在所有生物都有的蛋白質結構物質當然也是一種「意識振動」所產生的效應(參考 生命、基因)。基因的物質形狀是意識頻率所產生的,也就是說,基因內的雙股螺旋與橫跨其中的鹼基都有其特定對應的意識頻率,當然我們無法去量測「意識頻率」是多少,因為沒有什麼意識以外的東西可以去量測意識。不過我們卻可以從基因中的各種分子組合狀況來觀察相對的頻率關係。人的基因組所能排列的鹼基估算大約是三十億種排列方式,其實應該不僅是三十億種,因為基因中還有很多未知功能的東西存在。這些「鹼基」的排列方式是頻率作用效應,就像不同音頻產生不同形狀的效應是相仿的(參考 克拉尼平面共振)。所以當頻率作更多、更細微的改變時,這些鹼基的排列方式、鹼基的物質元素都能改變,所以生命的外在型態之所以改變導因於生命本源的意識振動頻率的改變(參考 場導理論)。從意識源頭的頻率穿透多種頻率環境開展出能量效應,首先從父母而來的單螺旋結合之生物能量構成完整的基因組合,提供了引入高頻率意識振動的環境,若能適合(共振)某種高頻意識,就能介接引入基因結構的物質環境,接著「喚起」能量效應,開始生長。身體上各種「生物能」(中醫說”)與引導喚起各類物質來組織物質身體,所以身體生長的方式是,意識振動能量不斷藉由基因竄出物質元素能量以及生物能量形成物質細胞,並以生物能量引導基因開啟模式特化各種細胞,然後,所以生物能與蛋白質分子其實是一體共存的。這種「生物能」的運作模式也是「頻率共振」模式,以此建構出生物能量的運作模型以及與環境的種種相關(參考 五行學說)

以人的「意識頻率結構」來說(參考 意識頻率結構),其實不只物質、生物的能量引入,包括心智層次的頻率也是「開啟」的狀態,所以也會振動出相對可以儲存的記憶體,就是腦部組織器官,產生的「心智思考」的功能。這種心智功能是人的意識頻率結構中所處的所在位置,人就是以心智頻率為「清醒」狀態,因為那是最清晰的察覺。其它的頻率雖然有感覺,但是並不如心智頻率來得清晰。以無夢睡眠或夢境狀態來說,通常的感覺是模糊不清的,這與本身「意識頻率結構」開啟的範圍有關。
身體本身其實是多重的頻率所融合而成的,不僅僅是物質、生物能量、或思維能量的載體,而其本來的面貌是「意識頻率結構」,身體是「意識頻率結構」經由共振效應在這個頻率環境所產生出來的,是具有能量變動的顯現,也因此具有時間特性,在身體的生與死之間,的那些感覺就是我們的人生。身體之所以有生長、老化、死亡,原因是其實都是相同的,就是「意識頻率結構」的變化反映在身體物質、生理、心理、靈魂各層面。這世界雖然是「意識」振動的結果,有人形容為「幻覺」,不過這種幻覺卻也是很有感覺的感覺。



基因,http://blog.xuite.net/krishnamurti/freedom/76818708
意識頻率結構,http://photo.xuite.net/krishnamurti/5910521/9.jpg
http://photo.xuite.net/krishnamurti/5910521/18.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