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動__vidya


其實我們越深入的觀察各種事物,就會發現似乎沒有一種東西是不會「動」的。以前人們覺得地球是不會動的,後來發現地球不僅會動,還動得挺快的(參考 地球公轉)。發現地球會動之後便認為太陽應該不會動,但是沒多久之後又發現原來太陽也是會動的(參考 銀河系),移動的速度也很快(太陽的軌道速度是217km/s)。事實上,僅僅只是坐在地球上,移動的速度就比坐雲霄飛車還要快了。若以離我們較近的東西來看,比如說石頭,以前一樣認為石頭不會動,後來用電子顯微鏡放大300萬倍來看(參考 電子顯微鏡)那些分子、質子、電子、原子一樣是快速在動。觀察動物、植物與各種天氣變化,都無時無刻在產生變化的動態之中。如果再往內心觀察我們自己心裡頭那些出現的東西,那些各式各樣的感覺、想法,事實上也是不斷的出現、消失、出現、消失,並沒有那種不斷連續、沒有變化的感覺,感覺都是不斷改變的,感覺所牽引的想法當然也是變動的。所以不管多遠多近、多大多小、多重多輕、多深多淺的東西都在不斷的動來動去,這是一個動態的世界,不斷的消長、改變。
我們似乎找不到什麼不會動的東西,因為連我們自己能去感受的本身覺知也在動。就連時間空間其實也是變動的(參考 重力扭曲時空)。這世界原本就是動來動去的狀態,沒什麼值得奇怪的,但是始終保持動態的原因卻是令人費解,因為這些動力似乎是憑空產生與憑空消失的,不知從何而來,從何而去。依照我們觀察外界自然現象所獲得的訊息,這個源源不絕的動力似乎不在我們外部感官的範圍之內,因為就算用電子顯微鏡把物質放大300萬倍或者用太空探測船飛出地球百億哩去觀測(參考 航海家1)仍然找不到那個動力來源的跡象,唯一比較像的是物理上所謂的「黑洞」這種東西,不過「黑洞」的作用並非動力來源,而是能量的出口,是能量跑掉的地方(參考 黑洞)。我們若往內心觀察會發現與外在世界不同的狀況,例如我們可以察覺思維的各種能力,可以產生影像、聲音也可以沒有影像聲音的純粹感覺,或者思考一件事情比對分析著腦中的資料,歸納整理出某些現象運行的規則。我們可以感覺到一股力量在頭腦、身體的各個部位冒出、竄出一些隱微的力量使得思考、感覺得以進行(參考 想法)。如果我們一直專注於那個冒出能量的起始感覺,就會發現這股能量似乎找不到源頭,沒有源頭。但這股能量細細的分成六十億個進入點,不斷的湧入我們的身體每一個細胞,這僅是一個人的能量進入點而已。就這樣湧入與退出,直到不再湧入為止。這些能量像是一個浪潮,從第一個竄出能量(靈入化)到少量(細胞分裂)變為多量(初生、童年、少年、青少年、青年),再從多量(成年、中年)漸漸變為少量(老年),直到最後不再竄出(死亡)。生物似乎也都是如此,生生滅滅,以長遠來看原子、分子、電子、量子可能亦是如此。(參考 生命)
雖然說不管是往外找或者往內找,我們始終找不到那個能量的源頭,也找不到那個出口,不過可以確實知道的是,我們的覺知範圍僅是整個覺知的一段,連這一段有多大多小,其實我們都不知道。這一段覺知範圍由外界的物質(物理化學)、生物(生理機能),到內部的心智(思考、思維、思想)、靈魂(靈魂出體、心電感應)、靈性(妄念、有相、無相三摩地)…接合起來形成一個意識振動的頻率層次,也就是說「意識」是在動力之外的東西,「意識」不是能量,是能量的來源,那股動力來源在物質層次顯現出振動的能量,振動的頻率。因為我們感覺不到自己,我們所能感覺到的全部都是動力、能量,包括「感覺」這種能力都屬能量範疇。如果說萬物都是「意識」所產生的動力而顯化的,那麼我們「人」的所有「感覺」其本質仍然是「意識」的一種效應。


雖然說「意識」是一種我們永遠無法察覺的東西,不過他產生的振動、動力卻是我們的所有的精彩感受。除了察覺這些感受、感覺這些感受,不然,生命的振動在一波接著一波之中,我們還能作些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