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個複雜的複合體,是由三種主要成分組成的,大致分成了物質、生物、心智三種成分,然後混在一起運作。「意識層次」指的是萬物所處的「覺知」位置,不同的覺知就產生不同的意識層次。「人」目前擁有的三種成分代表「人」這種複合體可以用意識層次中的「心智」來覺知世界,所以我們都使用「心智層次」來觀察我們人體與其他萬物。
對於短時間內就表現於物質變化上的現象比較容易觀察,但是比較長時間與長距離空間的變化現象,就不容易觀察了。因為我們的「心智層次」功能也分成了七種成分、七個子層次,這七種成分一個一個向上堆疊,當一個成分發展到某種程度就會開始往上一個層次發展,但並非每一個成分都發展完成才向上發展,而是到達「某種程度」就可以向上發展的,也因為如此,才會產生平行發展、交錯發生、互相影響…如此複雜的狀況。這就好比是堆積木一樣,堆得好、重心穩就不容垮,堆不好的就容易垮,上面垮了,下面不一定會倒,下面承載不了,上面的就全倒了,這也是各子層次的交互關係。另外,這種積木結構(如圖)是動態平衡的,也就是說每個子層次都在持續的變動中,隨時都可能有新風貌、新表現。
雖然一個「心智」現象的發生交錯著很多層次的綜合原因,不過如果把這些原因一個一個的拆解,就能夠比較清楚的辨識,到底是那裡出了差錯。這七個子層次分別是:1.感官、2.情緒、3.回憶、4.情境、5.分析、6.歸納、7.推論。「感官」是屬於生理機能的感覺,是接收訊息的第一線。我們對於身體外的光、聲音、味道、溫度、接觸,以及身體內的飢餓、疼痛、癢、酸、麻、脹…這些都屬於感官的功能,這些能力打從我們在娘胎裡就開始發展了,這部分其實每個人都差不多,不過還是有敏感度上的差異,比如說視力、聽力多少都差異。有了感官的感覺之後,就開始產生「情緒」,情緒是感官感覺的抽象化,也就是說,將這麼多的感官感覺的共同特點抽離出來重新組合而變成情緒。情緒不外乎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情緒具有比感官更複雜的過程,每種情緒都會關聯到一種或多種感官感覺之上,這種關聯發展得很快,通常在幼兒一兩 歲的時期就會大幅連結,這也是我們對於情緒的反應會快速的像看見東西的感應一樣快速,實際的狀況,就如看到什麼就高興,聽到什麼就厭惡,快速到我們幾乎感覺不到情緒產生的過程。將這些情緒再抽離出共同特質重新關聯就變成了「回憶」,回憶是將過去的記憶翻出來重新感受一次,不管是甜美或是恐怖的,回憶總是帶有情緒的牽連。相較於情緒來說,回憶的功能則是聯合了很多情緒的關聯,使得「回憶」跨越了單一情緒事件,而成為多種情緒的連結點,同樣的情緒也跨越了單一的感官事件。接著,「情境」也是同樣抽離了回憶的共同特質,重新關聯而成。所以在使用情境的功能時,我們總是能將過去發生事件的回憶,抽離出某些內容,關聯成我們要的那整個段落…。「分析」則是需要有同時處理多個「情境」的能力,比對這些「情境」之間的差異,抽離這些共同點與差異點。然後繼續產生「歸納」能力,處理分析過的這些共同與不同的特點,最後浮現出「推論」能力。推論能力則是將所有異同點重新作更大幅度的關聯,建立所謂的「模型」,也就是更多事物的運行規則。越是趨近事實的「模型」,其所描述的範圍越大,越接近自然的規則。
總而言之,往上層發展所共同需要的就是「抽象化」的能力,將一個子層次的各個記憶比較差異,然後抽離出共同特質,接著「關聯」起來,就能跨越原有的可處理的範圍,所以「抽象化」能力實際上指的就是「比較」與「關聯」的能力。另外,在記憶保留時間長短方面,越抽象化的子層次所產生的結果,能夠保持的時間越長,也就是說越上層的能力,其所產生結果會記憶留存越久,對於「人」的各層面影響會越深遠。一個越高的子層次所關聯的與需處理的記憶量也越大,抽象化程度越高,影響也越深遠。值得一提的是,抽象化過程產生的結果就是心智上的那些規則,所以這些過程最終都會形成規則,而這些規則的關聯會像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如圖:關聯樹)一樣,向上、向周圍生長,同時會新生與凋零。
當然,我們在使用「心智」功能的時候,很難發現「我」正在覺知哪些「子層次」所產生的想法或感覺,因為我們覺知到的這些感受,通常是多個子層次共同運作的結果,不過我們若善用心智的「分析」與「歸納」的功能,就或許能「見到」到腦部正在執行哪些功能。這不但能觀察別人,更重要的是觀察自己的「心智」究竟在做些什麼。
每個人都有這些能力只是或多或少的差別,當我們警覺到自己總是陷入過去的情境而產生回憶、情緒、感官的連續反應,就能知道自己的「心智」正在「情緒」子層次作用,或者發現自己經常不知不覺地將過去的事情拿出來與現在所觀察到的事情不斷作分析,不斷的將事物歸納,也就是經常處於「歸納」子層次中。這些覺知的子層次有可能會跳來跳去,也有可能恆久不變,這就要完全靠自己去辨識了。他人或者最先進的科學儀器(例如,核磁共振MRI)最多也只能提示自己罷了,沒有人可以確實知道自己的腦部在正在執行什麼。除了那個真正的自己之外,這世上是不會有別人真正瞭解你的「心智」在想些什麼的。
所以,如果我們用「心智」來觀察世界的話,當然得先搞清楚是在哪一個子層次裡,才會不把理性與感性混為一談,如此一來問題將會永遠解決不完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