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心智」功能由下往上可分為感官、情緒、回憶、情境、分析、歸納、推論,七個子層次,每一個子層次都透過比較(分裂)並關聯(整合)異同的抽象化過程,使得上層的關聯範圍都比下層的意寓更深、牽涉更廣。在這種抽象化過程之後所產生的更上層功能,能夠涵蓋、解釋、處理、包容更多樣的資訊,令我們不斷突破限制而覺知更複雜的現象。
要覺知更深更廣的事情,需要具備的一項能力就是「延長記憶時間」,意思是說,我們對於一個訊息的記憶需要比有以前更長的保存時間才行,也就是「看遠一點」的意思。例如說,我們的感官感覺通常來去相當的快,除非造成破壞性的衝擊,一般的狀況只能持續幾秒鐘就會消失,只要沒有灼傷,接觸到熱水熱氣,一下子就不熱了,也就是說感官感覺的記憶時間非常短暫。而情緒產生時,其持續的時間會達三到五分鐘,一般過了五分鐘,情緒就會自然消退,快樂或憤怒其實幾分鐘就會不見了。所以上層比下層記憶時間長,以此類推,七個子層次所產生的結果在記憶裡停留的時間,感官<情緒<回憶<情境<分析<歸納<推論。
「延長記憶時間」可以使原本的覺知功能擴展,產生新的覺知,發生的原因是因為接收訊息的時間變長了,可以獲得比原先更多的訊息,這樣抽離出的異同特質將會更精確,就像我們若只記得三顆紅蘋果的樣子,在「心智」裡的「蘋果顏色」就只是那三顆蘋果顏色的共同特質「紅色」,這樣的覺知就離事實比較遠,若我們看過並記得一千顆蘋果,那麼我們「心智」對於「蘋果顏色」的覺知就會離事實近一點,若我們看過並記得全宇宙蘋果的顏色,那麼對於蘋果顏色的覺知才會是事實。所以只有延長記憶時間,我們的心智功能,才能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獲得更大的覺知範圍。每件已發生的事情都有在時空中出現的時間區段與空間區域,如果我們的記憶時間太過短暫,就猶如坐井觀天、牖中窺日,結論總是斷章取義的。就比如說,若是我們只記得眼前某些動物快要絕種,那麼我們可能會急著去保護這些動物免於絕種的危機,但若我們取得千年來物種的絕種與興起的自然演變,就瞭解不需要強力的介入物種的演化。
要使覺知範圍更為深廣,就需要延長記憶的時間,要延長記憶的時間,就需要抽象化更多的現象,當我們將越來越多的現象都歸納成更少數的本質,以及推論出更少數規則之後,這些抽離出來的抽象特質、粹煉出的精華就具有更長時間的延續性。人們常說「真理是亙古不變的」、「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意思就是說,真正含攝萬物的規則,其時間記憶的長度是可以超越時間的。
此外,延長記憶時間也一種覺知持續性的增加,我們若沒有產生比「心智」層次更抽象化的東西,覺知的時間就無法延伸。在睡眠中的「我」無法覺知到任何其他東西的話,那就不會有覺知的發生,「我」的覺知就因此中斷了。也就是說,在睡眠中的「我」若無法覺知任何東西,那麼就表示我們尚未有任何超越「心智」的抽象化結論。當然,睡覺起來發現自己有作夢,並不算是在「睡眠中」是有覺知的,只有在正在作夢時發現這是一個夢,或無夢時仍有覺知,才算睡眠中的覺知。
所以我們不為任何事件下結論,不停止獲取更廣泛的訊息,是要替「心智」保持更長時間的觀察來抽象化更多更廣的訊息,以便產生可以超越「心智」記憶時間的規則,更精鍊、更純粹、更抽象的規則。若是關閉我們接納訊息的大門,那麼「心智」就永遠超越不了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