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祕密衝動
問:進化衝動的奧祕?
威:分子超越原子也包含原子。「超越」指的是分子並非只是其所有成分的總和,而是還多出了一些新的創造特質。系統理論和整體論的要點就是,組織會產生新的層次,這種新的層次無法化約成先前的層次──此一層次已經超越先前的層次,但是又包含了先前的層次,因為先前的全子就是組成這個新全子的成分。如此這般的既超越又包含。
問:所以,高階含有低階的成分,另外又加入了一些東西。
威:對,這是一種說法。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最先指出了這一點:
低階所有的成分高階裡面都有,但高階裡面有些成分低階卻沒有;這是建立階層或全階序不變的法則。細胞含有分子,反之則不然。分子含有原子,反之則不然。句子含有單字,反之則不然。維繫階層、全階序、「整體而不斷擴大」這種秩序的,就是這個「反之則不然」。
高階和低階
問:兩個層次之間孰「高」孰「低」這種問題,曾經有過很激烈的論戰,但是要判別事物的高低階順序,你提出的規則卻這麼簡單。
威:對。隨便舉一個例子,就說從原子到分子到細胞再到生物體的進化發展好了。從原子到生物體的發展乃是一種「整體而不斷擴大」或「全子不斷擴大」的順序,其中每一個都超越並包含前者。我們只要做個假想實驗,隨便「摧毀」其中一種全子,你就會發現所有比
這個全子高階的全子也都跟著毀滅,但低階全子卻安然無恙。這種假想實驗很簡單,卻能幫你判定事物的高低順序。
譬如,如果你把宇宙中所有的分子都摧毀,你會發現所有高階的細胞和生物體都跟著毀滅,但低階全子──原子和次原子粒子──卻安然無恙。
問:我懂了。所以,一個組織是「高階」或「低階」,並不是相對的「價值判斷」。
威:沒錯。我們講的是組織結構的層次。這種階序不是隨便講的,也不是什麼男權傲慢(Patriarchal obnoxiousness)或法西斯意識型態。隨便摧毀一種全子,其高階全子就跟著毀滅,因為這些高階全子有一部分是以低階全子作為成分。但是低階全子沒有高階全子,卻活得好好的。原子沒有分子還是活得好好的;但分子沒有原子就活不下去了。規則很簡單,卻可以判定階序當中哪一個層次是高階,哪一個層次是低階。
這條規則適用於各種發展序列,任何一種階序──道德發展、語言學習、生物分化、電腦程式、核酸轉譯等等都可以,沒有例外;因為整體必須依賴部分,反之則不然;道理就這麼簡單。我們說的這個「反之則不然」就是階序,或者說就是一種整體性與完整性不斷在增長的秩序。
問:所以你才說生物域高於物理域。
威:對,如果你摧毀生物域,也就是說如果你摧毀所有的生命,宇宙或物理域還是存在。但如果你摧毀物理域,生物域就立刻跟著毀滅。因為生物域超越物理域,也包含物理域,反之則不然。所以在結構的組織上,生物域的層級要比物理域高。這就是高階組織和低階組織的意思,生物域是高階,宇宙則是低階。
問:同理,心智域又高於生物域。
威:同理。心智域從形成心理意象的能力開始。這種能力又是從哺乳類動物(譬如馬)開始產生的。但是討論心智域,我會限定在高度發展的心智和人的文化產物範圍之內,來說明其中牽涉到的東西。這樣,不論是高度發展的心智或人的文化產物,所得到的結果都一樣。
生物域安然存在了幾百萬年,才開始出現人類心智,顯化成心智域。假使你把這個心智域毀掉,生物域還是存在;但假使你把生物域毀了,人的心智就跟著毀了;因為生物域是心智域的一部分,反之則不然。所以,在組織結構的層級上,生物域低於心智域。心智域不但是生物域的一部分,而且也超越生物域或包含生物域。要是反過來說心智域是生物域的一部分,便是階級化約論。
問:所以,物理域是生物域這個較高整體的一部分,生物域又是心智域這個較高整體的一部分,反之則不然。
威:對。
深度和廣度
問:但是為什麼有許多人想法剛好相反?
威:可能是因為他們將大小、廣度與深度混為一談的緣故。一般人總以為廣度就是深度,其實剛好相反。
問:所謂「深度」和「廣度」到底在說些什麼?
威:深度是說一個階序有多少層次,廣度是指一個層次有多少全子。
問:所以如果說原子是深度一,那麼分子便是深度二,細胞則是深度三。
威:對,依此類推。說某個東西是「一層」,其實是比喻性的說法。譬如一棟三層樓房,我們可以說每一樓是一層(這是通常的說法),因此這棟樓房可以說是深度三,或者說深度有三層。但我們也可以說樓梯的每一階都是一層。這樣,如果每一層樓梯有二十階,這一棟樓房就是深度六十,或者說深度有六十層。
重點是,算法雖然是相對的或有彈性的,其相對位置卻不是隨意的。不論我們說一棟樓房是三層還是六十層,第二層都比第一層高。只要用的算法一致,就不會有什麼問題。這就像用攝氏或華氏量水溫一樣,只要算法一致,都不會有問題。
所以,我們可以說夸克(quarks)是深度一,原子是深度二,晶體是深度三,分子是深度四,依此類推。不論我們用的是哪一種算法,這個深度都是真實的。
問:嗯!深度和廣度。
威:但是大家沒有弄清楚的一點是,在後繼的層次中,進化往往是深度變深,廣度卻變小了。此外,大家也常常把集體的「大」(bigness)或大小及廣度與深度混為一談,所以才會把重要性的秩序弄反了。
問:進化使深度變深,廣度卻變小了。這就是第八條法則(我們跳過了其中幾條)。能不能請你舉例說明?
威:生物體的數量比細胞少,細胞的數量比分子少,分子的數量比原子少,原子的數量比夸克少。每一個都是比較深,卻沒那麼廣。
當然,原因就在於高階超越低階且包含低階,因此高階永遠比較少,低階永遠比較多,毫無例外。宇宙間不論有多少細胞,分子一定更多;不論有多少分子,原子一定更多;不論有多少原子,夸克一定更多。
所以,深度深的,廣度一定比其先行者小。個別全子的深度越來越深,但全子的集體卻越來越小。不過我們向來都認為大就是好,所以常常把判別「重要性」的方向搞錯,把存有的秩序弄反,把實相顛倒過來,把「大」當作「好」來崇拜。
問:全子超越並包含其先行者,深度變深,但群數(population size)卻變小了。這就是所謂的發展金字塔。
威:對。圖2-1摘自厄凡.拉茲羅(Ervin Laszlo)的《進化:大融合》(Evolution:The Grand Synthesis)一書。此書被公認是現代科學進化觀點最清楚最準確的說明。進化的金字塔在圖中很清楚。物質狀況有利之處,生命就會顯現;生命勃發之處,心智就會顯現。我要加一句:心智發達之處.神性就會顯露出來。
從這一張圖,你可以看到縱向的深度越來越深,橫向的廣度卻越來越小。耐人尋味的是,長青哲學(perennial philosophy)依照自己的探索途徑也得到了相同的結論。
問:長青哲學...?
威:我們可以說世界各偉大智慧傳承的核心就是長青哲學。長青哲學指的是,實相是從物質到生命到心智再到神性的存有及意識大階序。在這層層包覆的全階序當中,每一個層次都超越並包含前一層次;若是以圖解說明,通常以同心圓或同心圓體來表示。圖2-2說明這種「超越且包含」的情形。
每一層都包含前一層,再加上自身新成的特質。這種新成的特質在前一層找不到。所以,每一個後繼層次如果論其含攝面與深度,的確比較「大」。我們看到的是,個別全子的統合一直在擴展,包含的法
界也越來越廣,如圖2-2所見。
但這個後繼全子的「廣度」其實是越來越小。階層每高一層,全子的數量就少掉一些,因此圖2-2也可以畫成反方向,如圖。深度越深,表示到達該深度的全子越少,所以廣度就小了,而群數也小了,如圖2-3。這是長青哲學版的發展金字塔。
問:所以,我們必須記住這兩種發展:深度越深,廣度越小。
威:對。討論進化時,我們都要把這兩張圖解記在心裡。第一張圖解說的是「超越和包容」──含攝、包容、統合、包覆等各方面實質上擴大了;但這種「擴大」真正的意義卻是「加深」了:包含或包覆的實相層次或次元越來越多,變成了其構造、存有、複合體的一部分;所以也越來越重要:這表示其內部的法界越來越多,就如同分子包含原子,將原子包覆在自身存有當中一樣。
但是第二個圖解卻提醒我們說,實質體現這種深度的全子其實是越來越少。圖2-2呈現深度,圖2-3呈現廣度;一個越來越大,另一個就越來越小。深度越深,廣度就越小。
法界意識
問:最高的一層是神性。但神性不是無所不在嗎?神性無所不在,而不是一個階層。
威:每個層次超越又包含前一層;神性超越一切,因此也包含一切。神性完全超越現世,卻又包含現世的每一個全子。神性遍佈於萬物的顯化當中,但又不只是萬物的顯化而已。神性永存於每一個層次或次元,但又不等於某個層次或次元。祂超越一切,包含一切.是無根基的根基(groundless Ground),是顯化萬物的空性。
所以神性是全階序的最高「層」,可以比喻為印著「全階序」這三個字的這張紙;祂是階梯的最高一級,也是製造階梯的木材;祂是整個發展的目標,又是整個發展進行的場域。我相信只要我們繼續討論下去,這一點就會越來越清楚。
問:我不想說得太快,不過這似乎導向了一種環境倫理。
威:對,真正的環境倫理的重點在於,我們應該在真實的包容當中超越並包含所有的全子。由於人包含物質、生命、心智,以這三者為構成成分,所以我們當然應該尊重這些全子。這種尊重不只是為了這些全子的內在價值──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因為這些全子就是我們人的組成成分。毀了這些全子,人無異是自殺。這並不是說傷害生物域最後會波及我們,傷害到我們,而是說生物域本來就在我們人之內,是我們人存有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複合體的一部分──傷害生物域就等於是從內在自殺,所以不是外在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擁有極深的生態觀,不必只是純然的注重生態.凡事都化約為生物域。正因為心智域超越生物域,生物域超越且包容物理域,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超越而又包容生態的途徑。我們不需要那種倒退回去坍平為單次元生命(one-dimensional life),坍平為平面世界生命網絡(the flat land web of life)而獨尊生態的途徑。
問:但很多生態哲學家和生態女性主義者都提到與自然神秘合一的感受,也提到巴克(Bucke)所謂的「宇宙意識」(cosmic consciousness)。在宇宙意識中,一切存有都受到平等看待,沒有階層之分,沒有高低,只有生命的大網絡。
威:對,這種萬物平等的神祕體驗在人類發展的較高階段很常見,我們必須大力表彰這一點,這是很重要的。
但這裡有兩個問題。人的統合感確實能擴展到包含一切萬有(the All)的境界,如圖2-2所示。我們說這就是法界意識,是神祕合體(unio mystica)。個體的統合感擴展至神性,因而包容整個法界,超越一切,又包含一切。這個境界雖然高,可是真正能實現這種至高統合身分的人實在太少,太少了。換句話說,這種深度雖然極深,但廣度卻很小。深度越深,廣度越小。
不過在這種體驗中自覺到的統合感的確是與萬物合一,與法界合一。一切存有,不論高低,不論聖俗,在這種統合狀態中,都是神性圓滿的顯化,都依照他們的本質顯化,不高也不低。與萬有合一,與法界合一,便是最究竟的深度。
不過,雖然所有的存有都是神性的顯化,但並非所有的存有都具備這種統合身分。這種統合身分乃是「成長與超越」此一發展過程或進化過程的結果。
生命網理論家只論及一切存有的平等,卻看不到這種體悟的階序。他們認為,既然螞蟻和類人猿都是神性的圓滿顯化──的確是──兩者的深度也就沒有差別了。這實在是最苦澀的簡約作法。
因此我們希望我們的環境倫理能尊重所有全子,尊重每一個全子都是神性的顯化,無一例外;但我們還是必須很實際地判別每個全子的內在價值,知道踢石頭問題比較小,踢類人猿問題比較大;吃紅蘿蔔問題比較小,吃牛肉問題比較大;靠穀物維生問題比較小,殺哺乳類來吃問題比較大。
如果你同意這種說法,就會承認深度的差別,內在價值的差別;你會承認價值階序的存
在。大部分的生態哲人其實都同意這種說法,但是卻說不出為什麼;這是因為他們有一種否定階層觀的階級觀,一種平面世界生命網絡和生物平等觀。這種觀點不但自相矛盾,而且破壞了內在價值,使人癱瘓無力,無法採取實際行動。
意識光譜
問:好,這一方面我很想在本書部三多談一些,但我們得照進度來。我們原本談的是進化的方向,法界的最終目的。法界的最終目的並不是一種隨機的東西,而是有一定方向的。
威:對,進化有一定的方向,就是大家常說的「由混沌出現秩序」這個原理:換一種說法則是朝向較深的深度前進的驅力。機遇失敗之處意義就會浮現。法界的內在價值會隨著每一次開顯而提高。
問:這是第十二條法則,也是我要在本書討論的最後一條法則譯註。就這一條法則,你提出了幾個進化方向的指標,我列出如下:進化有一種全面而普遍性的趨勢,而且總是朝著這樣的方向前進,那就是複雜性增加,分化與整合度增加,組織與結構性增加,相對自主性增加,最終目的性增加。
威:對,這是大家通常接受的部分,也就是科學界所接受的部分。但是這條法則並沒有說除了前進,不會有退化和解消的情形發生。這兩種情形其實都有(解消是全子的四種能力之一)。這條法則也沒說明短期的發展也是依循這個方向。麥柯.墨菲(Michael Murphy)說過,進化經常迂迴前進。但是在長期的辛勞之後,進化還是有一個全面性的最終目的,一種方向;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從原子發展到阿米巴原蟲,再從阿米巴原蟲發展到類人猿這種分化過程!
但是以上所做的科學描述可以總括為一句話,那就是,進化的基本驅力就是要增加深度。這是法界的自我超越驅力──超越過往的一切,也包含過往的一切,並因而增加自己的深度。
譯註:二十條法則是肯恩.威爾伯思想的基本概念之一
問:可是你現在是將深度與意識合在一起講,因為你說過:「全子的深度越深,意識等級就越高。」
威:對。意識和深度同義。全子不論多麼渺小,都有深度,因為本來就沒有底。深度隨著進化越來越深,意識也越來越高。原子的深度不管有多深,分子的深度一定比原子深,細胞的深度一定比分子深,植物的深度一定比細胞深,靈長類的深度一定比植物深。
此即所謂的深度光譜或意識光譜。進化展開了這個光譜。意識總是日漸開展,日漸實現,日漸顯化。神性、意識、深度──說法不同,但都是同一個東西。
問:深度遍及一切,所以意識也遍及一切。
威:進入深度的內部去看,看到的就是意識。沒錯,深度遍及一切,意識遍及一切,神性遍及一切。深度越深,意識就越覺醒,神性就越開顯。說進化使深度加深,意思就是說進化會開顯更高的意識。
問:你用了「開顧」(unfold)和「深藏」(enfold)這兩個詞彙。
威:神性在每一次的超越中開顯,同時又把每一次的超越深藏在新的階段當中。超越和包含,產生與含攝,創造與愛,求生本能(Eros)與死亡本能(Agape),開顯和深藏──說法不一樣,指的卻是同一個東西。
這一切都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來總結:由於進化必須超越過往的狀
態,又必須包含過往的狀態,故其本質就是超越與包容;因此必定有一個固定方向,一種祕密衝動,要朝向較深的深度、較高的內在價值及意識演進。進化若想演進,就必須往這個方向走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地方可去!
問:這裡面的要點是?
威:嗯,有幾個。一,因為宇宙的發展有方向,所以我們人也有方向。這種運動有其意義,這種含攝有其內在價值。愛默生(Emerson)說,我們都依偎在三大智能的懷裡;這個巨大智能若有什麼名稱,必定叫作神性。法界的本來面目鐫刻了一個主題;空無(Nothingness)之牆寫了一個模式。祂的每一種風姿都有意義,每一道目光都是恩寵。
我們人及眾生都沉浸在這個意義當中,浮乘在關懷、極深價值、終極意義、內在覺知之流上。我們是這股巨大智能,這份創造中的神性或形成中的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不必將神想成在舞台之外導演著這齣戲的神祕人物,也不必認為祂是消失在自身種種產物之中無所不在的女神。進化是神,也是女神;是超越,也遍及四方。進化遍存於進化的過程之中,交織在法界的結構裡面,但又隨時超越自身的產物,每一瞬間都在創新。
問:超越和包容。
威:沒錯。我相信我們是受邀來覺醒為此一過程的。我們內在的神性受邀來產生自覺(self-conscious)甚或是某些人說的超覺(superconscious)。意識的深度從潛意識到自我意識再到超意識一路加深,最後則是那驚人的證悟(recognition),全然與光輝的萬有合而為一,我們至此終於覺知到這一體性。
怎麼樣?是不是很瘋狂?那些神祕家和聖者是不是瘋子?他們說的故事都大同小異,不是嗎?有一天早上醒來,你發現自己已經與萬物合一,時間消失了,時空變得永恆而無限。
對,這些神聖呆子也許真的是瘋了。他們也許是面對宇宙深淵(the Abyss)喃喃自語的白痴。也許他們需要的是善解人意的治療師。對,我相信那會有幫助的。
但我真正的想法是:也許進化的順序確實是從物質到身體到心智到靈魂,再到靈性;每一個階段都在超越與包容,每一個階段都是深度更深,意識更高,含攝更廣。一旦到達最高進化階段,或許,只是或許,個體的意識真的會觸及無限──完全含攝整個法界──這就是神性覺知到自身真實本性之後的法界意識。
這麼講至少是合理的。科學唯物論者說整個宇宙不過是白癡說故事,繪聲繪影,卻毫無意義。請告訴我,全世界的神祕家、智者所說的那個故事,會比這個白癡說的故事瘋狂嗎?請聽清楚:這兩個故事哪一個聽起來才是徹底瘋狂的?
我告訴你我的想法。我認為這些聖者身上具有的是促使進化這個秘密衝動前進的成長提示(growing tip),是永遠在超越過往的「自我超越」驅力的前導,也是法界「深度加深,意識擴張」這股驅力具體的代表。他們乘在光束的利刃上將前去與神會合。
我認為他們點出了你、我,我們大家身上同樣的深度。我認為他們接通了萬有。法界藉他們的聲音歌詠,神性透過他們的眼睛閃耀。他們揭開了明日世界的面貌,讓我們看到自身命運的核心。這個命運此刻就在當下的永恆中。在這驚人的「證悟」之後,你的聲音即是聖者的聲音,你的眼睛即是聖者的眼睛。你用天使的語言說話;你浸浴在證悟之火的明光中,這把體悟之火不生也不滅。你在法界這面鏡子裡認出了自己的真實面目;你的身分是萬有;你不再是這條川流的一部分,你就是這條川流;萬有不在你周遭開顯,而是在你的內心顯現。星辰不在天上,而是在你的內心閃爍。超級新星(supernovas)在你的心裡誕生,太陽在你的覺知中照耀一切。因為你超越一切,所以你含攝一切。這裡沒有最終的整體,有的只是無止境的過程。整個過程在你這塊平台、空地或者純粹的空性中展開,永無止境,神奇、恆久而暢快。
這場遊戲,這場進化夢魘還沒結束,你當下的所在正是原先整齣戲開始之處。在本來自明之事造成的乍然震懾之下,你認清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大爆炸之前的本來面目;畢竟空以微笑成就了萬物,歌詠出整個法界的本來面目。這一切都沒有在最初的一瞥中結束,留下的只有空性的笑容,還有靜謐深夜裡澄清湖面的月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