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體對於每一個對象、客體而言,「混沌」是一種完全模糊與無知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無法知道那個對象的本質與功能究竟是什麼,也就是說,感知的主體並不會將這種對象視為客體。當主體開始與客體產生互動之後,就發生了各種經驗,無論是使主體受傷或歡喜的種種經驗,而使得主體認識該客體的功能特性並且試著去使用或控制它,這種產生經驗的互動過程中,由於對此客體的經驗不夠全面而產生很多不同的對待方式,這些很多對待方式變成了對客體認識的「分裂」狀態,換言之,就是無法整合對此客體的統一觀念。直到「我」的主體漸漸領悟此客體的各個面向的本質、特性與功能,才能與此客體和諧相處並且適度的、不破壞和諧的使用,最後認知了此「客體」雖不同於「主體」,但是卻有著共同的本質,也有所差異,並且能欣賞、善用與包容差異,來到「整合」的狀態,與此客體融合的狀態。這種「整合」的狀態才能繼續感知另外不同的「客體」,擴大感知的範圍。從完全模糊、無知的「混沌」狀態到清楚的瞭解並能包容以及加以應用的「整合」狀態是一個有方向性、前進的過程,我們往往容易將瞭解與模糊狀態當成同一件事情,事實上,這兩種狀態是完全不相同的。
我們思想中的分裂觀念想法,是造成我們內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環境之間衝突的原因,這些被分裂的觀念想法其實是我們在獲得「思想」這種東西以後適應不良,導致無法好好使用的結果。事實上,「思想分裂」的狀態是一種進展,進展到「思想整合」的前階段,雖然「思想分裂」造成了世界上無數的混亂與失序、痛苦與悲傷,但是這種分裂狀態是必經過程,只能早些完成這個過程,才能減少傷害。因此「無念」的意思並不是要我們退回沒有思考能力的混沌狀態,而是要經過「分裂」的衝突,接著認清了「思想」的真正功能之後,在需要使用「思想」工具時能正確的、無衝突的使用,並且知道什麼樣的「思考」「感覺」是沒有必要的,才是「無念」,也就是「無所妄念」。用集中意念的種種方式強迫自己什麼都不想,其實一點用處也沒有,那只是一種催眠自己的麻醉。
個人結束了「思想分裂」,社會才能結束「思想分裂」的狀態,每個人認清「思想分裂」的歷程,就能到達「思想整合」的狀態,往「社會」整合的狀態前進。「抽離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想法、社會的事件、群體的意識,就可以從「思想分裂」的狀態進入「思想整合」的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