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腦部結構始於「無前提之因」之前__vidya



腦部的機制是多重且複雜的,我們很難解釋這些「量化」的電磁特性究竟在我們「內心」形成怎麼樣的影像(image)、感覺(feeling),只能量測到有些物理/化學反應在進行,解讀與詮釋這些現象總是困難重重的。

當然這些物理/化學/生理現象是可以對照到內心反應的,因為這些一定具有某種關聯性,這種「多重關聯性」則表示了與我們生命的一種連結,是「生命的特性」建造出這樣一部功能複雜的東西,所以我們亦可以直接觀察每個人的特性來推知「腦部的結構性」。

我們自己在作決定的時候,都有很多的模式,左右腦競爭模式也好,或者服從左腦或右腦的決定也好,也都只是其中一種方式而已,事實上,我們是可以忽略左右腦的運算結果的,因為我們本身還具有另外的訊息來源,可以稱為直覺感應,來自潛意識也好、前意識、超意識、無意識,怎麼稱呼都好,總之這種訊息時常在我們的察覺範圍之外飄來飄去、進進出出,這些訊息、訊號總是在我們認為的「無前提之因」之前飄盪。

每個人的「腦部結構性」並非是不能更改的,在眾多冥想的研究當中顯示了一個腦部的運行方式是可以更改的結果,只是我們將這「注意力」如何運用,進而去影響腦部的結構。

腦部其實像是一個電腦一樣,運作方式如同程式一樣,可供隨時更改的,而比電腦更幸運的是,可能連所謂的「硬體」(DNA特徵)都是可以更動的。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這樣的,總是「先天」+「後天」形成目前這個樣子的,兩者都有其影響力,總和而表現出各種現象,包括行為、價值、觀念、偏好,乃至於身體的功能、形狀、還有腦部運作與結構、DNA特徵...這些都包括在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