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關係__vidya




事實上,不管是有形的或無形的,所有的東西(萬有)都有關係存在,差別只是在於關係強弱以及有感與無感而已。我們可以感受到的被稱為「有關係」,感受不到的就說跟它「無關係」,感受強烈的形容為「關係緊密」而感受微弱的就把它擺在「關係淺薄」。在有關係與無關係之間總有一條界線,「關係」一詞也不過是在「我」跟它、他、他們之間畫線,而畫線的工具就是「感受」這枝無形的筆。我們隨時在使用這支物質、生物(感官)、情緒(情感)、心智(思想)合成的筆不斷的在畫線,畫得好的我們稱作生活藝術家、成功人士,畫得差的變成社會邊緣人、下流階層,實際上大象左邊的屁股跟右邊的屁股看起來是一樣的,沒有兩邊屁股是沒辦法放屁的。

要形容「關係」這種東西,有個說法叫做能量「共振」,意思是說有相同特質的東西會被「喚起」而產生相同的感受,這不是能量傳遞,是一種一起發生改變的作用,就像我們看連續劇感動的痛苦流涕一樣,事實上那些事情並沒有發生在我們的感受裡,只是我們的情緒被劇情的訊息所喚起,而情緒能量跟著一起振動所產生的感同身受,一定是我們有過類似感受才會被喚起,不然怎麼會有人對於女主角被人家始亂終棄,一點感覺也沒有。這種「喚起」的共振作用一般稱之為「相應」。

以意識層次來說,物質的相應可以產生相同元素的關係,物質與生物個體兩個層次上的相應可以產生相同物種的關係(相同的動植物),而物質與靈魂上相應個體則是抽象存在的山神、地靈、蓋婭(地球靈),而那些程式化的產品(電腦、家電…)之間則是有物質與心智層次上的相應,另外還有人與人的關係,親朋好友、仇敵怨偶,都在物質、生物、情緒、心智、靈魂各層次上有所交錯的相應,形成複雜的各式各樣的關係(如附圖),當然這些關係都可以細分再細分,例如以感情來說,好朋友就能細分成酒肉朋友、有感情的鄰居、有情誼的同學…

這些喚起的作用強弱會決定我們跟「萬有」之間的關係,「物以類聚」指的是這些關係強弱的程度差異,關係強的會讓人感受強烈,維持緊密的關係,同樣的「一丘之貉」也代表了某些特性的相應族群。所以當某些層次的關係減弱時,原本的所維繫的關係會變成另外一種關係,就像以前很好的同學,很久沒見面互相訴說心事以及分享心情,在「情緒」層次上的關係就會減弱或消失(不同步),或者很好的同事工作上沒有了處理相同事務的,「心智」層次上的社會關係就會消逝。這些都是因為沒有共同「喚起」該層次能量之後所產生的變化,相同的過程,在一起玩樂久了的一群人會有類似的「情緒狀態」,在一起從事相同工作的人會有相似的「心智狀態」(觀念、價值觀),所以說有人說寵物養久了會跟主人相像(情緒層次),夫妻在一起久了,吃一樣的東西、作一樣的事情、產生相同的情緒起伏(吵架或甜蜜)也會產生夫妻臉,那則是生物、情緒、心智層次能量的共同喚起,這些背後運作的機制都是一樣的。所以當人家夫妻吵架的時候,要恭喜他們在情緒的意識層次裡又更加的親密了…不過最好別當場說出來,那是會有被揍的危機的。

此外,在我們與動物共有的「情緒層次」裡,我們目前為了肉食或其他理由濫殺動物造成的情緒失衡的狀況非常的嚴重,動物的恐懼、憤怒、痛苦都巨大的影響人類的情緒,這使得社會更加的混亂失序,毫無理性的殘酷暴行,幾乎一發不可收拾。此外肉食也造成了我們「生物層次」運作機能的失調(疾病纏身),面臨龐大的社會消耗與痛苦。這都是可以免除的,只要我們清楚的覺知到這種共同意識層次的運作方式。

當我們「覺知」不斷擴展,感受就會逐漸加深、加廣,這會使我們的「自我」跟更多的「外物」建立起關係,當覺知與外物產生強烈的關係,「自我」的感受就與某些相應的外物合而為一,「自我」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與精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