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紐約1924 年3 月1 日
問:有一種教育小孩的方法,是在睡眠中給予暗示。這有任何好處嗎?
答:這種暗示方法比慢性毒藥好不到那裡,它等於在摧毀人僅剩的最後一丁點意志力。
教育是件極為複雜的事情,它必須顧及許多層面。譬如,只給予小孩身體訓練就是非常錯誤的事情。
一般而言,教育只是局限了理智的形成。小孩像只鸚鵡一樣背頌詩詞,什麼也不了解,然而只要他能背頌,父母就感到高興。在學校他同樣機械地學習東西,很體面地畢業之後,依然什麼都不了解,也感覺(feel)不到任何東西。他的理智發展像個四十歲的大人,但他的本質還停留在十歲小孩;理智上他什麼都不怕,但他的本質充滿了恐懼。他的道德純粹自動,全是外在的道德,他學習道德就像學背詩詞一樣。但小孩的本質及內在生活卻任其自生自滅,而沒有任何引導。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誠懇,他一定會承認,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沒有道德可言。我們的道德全是理論而自動的,假如我們誠懇,就能看見自己有多壞。
教育不過是個面具,它與自然天性無關。人們會認為某個教養比另一個好,但實際上它們通通一樣。而所有的人也都一樣,每個人都很快看到別人的缺點,卻都盲目於自己最糟的錯誤。假如一個人對自己誠懇,他會進人另一個人的立場,然後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好不到那去。如果你渴望自己更好,就試著幫助別人。但以人目前的樣子來說,他們只會互相阻礙、互相壓制。此外,人其實無法幫助別人,無法提升另一個人,因為他連幫助自己都不能。
當前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先為自己設想並努力提升自己。你必須做個利己主義者。在邁向利他及基督精神的路上,利己是第一站。但利己主義必須有一個良好的意圖,而這非常困難。我們教養小孩成為一般的自利者,它的結果就是目前的情況。然而我們還是得靠自己來判斷這一切。我們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以肯定現代教育下的小孩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最好的情況也頂多像我們自己一樣。
假如你渴望你的小孩很好,你得先渴望自己很好,因為如果你改變了,你的小孩也將改變。為了他們的將來,你一定得暫時忘記他們,好好設想自己。
如果我們對自己滿意,就能繼續憑著無愧的良心來教育我們的小孩,如同以前所做過的那般。但是,你們能對自己滿意嗎?
我們必須不斷從自己出發,把自己當作範例,因為我們還不能看透別人的面具。唯有了解自己之後才能看清別人,因為所有人的內在都一樣。其它人都和你我一樣,他們也都有相同的善意想要變得更好,只是做不到而已;對他們而言這同樣困難;他們都同樣不快樂,同樣充滿懊悔。你們必須原諒他們目前的內在狀況,好好設想將來。假如你們為自己感到可悲,那麼為了將來,你們得先為別人感到可悲。
當你們已經開始對教育產生懷疑卻仍繼續下去,這便是最大的罪惡。但如果你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你的責任就不如你開始懷疑,卻仍繼續做它那般重大。
法律要求你的孩子必須上學,讓他去。但是你,身為他的父親,絕不能對學校感到滿足。
從自身的經驗你知道學校只提供頭腦知識——也就是資訊。它只發展一個中心,因此你們必須使這些死資訊復活來填補缺口。這是種妥協,但有時候一些妥協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得多。
性的問題是小孩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卻從來沒被正確思考過或說過。這是現代教育的一個奇怪特徵,對小孩成長中有關性的問題不加以引導;結果,性的整體面貌被扭曲,被一代又一代的錯誤態度所扭曲。生命中許多錯誤的造成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看到這種教育產生了什麼樣的結果。透過經驗,每個人都知道,生命中這個很重要的層面已經完全被糟蹋。
在這方面,很難找到什麼人是正常的。
這糟蹋是逐漸造成的,一個小孩子的性意識在四、五歲時開始顯現,缺乏引導他很容易走錯方向。這時就該開始教育,而你有自己的經驗可資幫助。在這方面很少有小孩能被正常教導。你常常為小孩感到可憐,但什麼也不能做。當他自己開始了解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時,通常為時已晚,傷害已經造成。
引導小孩有關性的種種是件非常微妙的事,因為每一個案都必須單獨處理,並且需要完整的孩童心理學知識。假如你知道的不夠多,引導他就太冒險了。解釋或禁止通常等於將一個觀念硬塞進他的腦袋裡,而埋下了對禁果的衝動,反而引發小孩的好奇心。
性中心在我們的生命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有百份之七十五的想法出自這個中心,並且對其馀的加以染色。
只有中亞細亞的人在這方面是正常的。在那裡,性教育是宗教儀式的一部份,而成果極為出色。那個地區沒有性的邪惡。
問:一個小孩該被引導多少?
答:一般而言,一個小孩的教育,必須依據的原則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是出自他自己的意願,絕不應給他任何現成的形式。人所能給的只是構想,人只能引導,甚至要以迂迴的方式教導,從遠處開始,以其它事物引導他到某個點。我從不直接教導,否則我的學生假定不肯學習。假如我希望某個學生改變,我從遠處開始,或先對其它人說,因而他學習。因為,假如小孩被直接告知某些事物,他只是機械地受教,隨後也只會同樣機械地表現他自己。
機械的表現和一個能被稱為真正個體的表現是不同的。它們的質地不同;前者是被塑造,後者是創造。前者不是自己的創造——是透過別人的創造,結果是一件沒有原創性的作品。這種作品中的每一條脈絡,我們都能看出它的來源與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