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人生的意義_vidya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在有意或無意間都曾想過「人生的意義」這種問題,我也相信想過這個問題的人,絕大多數後來都放棄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麻煩太複雜了,想一百次有一百個答案,就像有人經常抱怨說,我連我為什麼「超喜歡吃甜食,又超級厭惡發胖」的原因都搞不清楚了,哪裡有空去想什麼「人生的意義」這種完全不含糖的東西。
想問這個問題背後的動機其實很有意思,當我們想做什麼事或者已經作了什麼事情以後,總是想找出一些讓「自我」認同的「意義」,然後才能開始去作或繼續作下去,這種心理支援不但重要,而且是最重要,當我們陷入不知為何而戰的時候,那件事就差不多就快要停止了,因為已經失去了「意義」這種東西是不可能長久的。「意義」這種感覺其實是一種結果,當我們的感知觀察到外界透露出的訊息,這些訊息通過「自我」的處理(也就是解讀)之後,才會變成「意義」這種結果,無論是有意義或無意義,對每個人來說產生的過程其實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說,我們無論怎麼去「思考」,那些所產生的意義,事實上都只是「自我思考」運作後的結果,而我們自己就看著那個「自我」產生的結果(投射),而微笑接受或憤怒拒絕了。如果我們明白了「自我」投射的過程,自然會感受到「拈花微笑」的喜悅,如果不明白的話,可能會像心理不正常的人每天神經兮兮的一下子發怒,一下子又感覺自己幸福滿分。

簡單說起來,「人生」是一個「意義化」的集合,把所有我們認為有意義的、沒意義的事情串連在一起,就變成了我們的「人生」。當我們開始拆解「人生」並試圖把「自我」中所有的想法對照到「意義」的觀點之上的時候,就發生了一個困難,就是你的「自我」跟我的「自我」是不一樣,所以你認為有意義的事對我來說可能完全沒有意義,經常聽人在抱怨說「沒人瞭解我」,但是這種處境本來就是如此,自己都不瞭解「自我」了,所以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在表面上來說,雖然每個人得到的意義都不一樣,但是在骨子裡,「意義」產生的過程其實都是一樣的,就像每個人雖然都長得不一樣,但是都是媽媽十月懷胎生出來的,這種「共同過程」才是我們心裡真正想問的「意義」。
所以不管我們是受苦受難也好、興奮快樂也罷、人前人後也好、無人聞問也罷,這些事情都來自同一種過程的結果,如果我們一直在這個過程裡面找尋意義,就好像我們被母體(matrix)「程式化」了一樣,我們的人生也只是在執行那個產生意義的程式並且感受那些結果而已,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不過好消息是,我們不必像neon(救世主)一樣腦袋後面被開了一個洞(看了我都覺得痛),我們只需要把程式拿出來讀一讀,瞭解一下就可以了。
為什麼瞭解就可以了?因為我們知道這種追求「人生的意義」的遊戲也不過是「大富翁」遊戲的3D版本而已,玩過就夠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