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質疑克里希那穆提__1981年7月31日于瑞士撒嫩,伍德公園

方智出版社 譯者:繆妙坊

克里希那穆提:我認為我們應該談談人類的未來。因為從觀察中發現,這個世界非常危險,有恐怖分子、戰爭、國家和種族分裂,有獨裁者想摧毀這個世界等等。同時,宗教上也有相當大的分別心。

博姆:還有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

克:問題似乎愈來愈多。所以,人類的未來是什麼?目前這一代和未來幾代的未來是什麼?

博姆:嗯,我們的未來看起來非常可怕。

知道或不知道__vidya

其實,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不是玩文字遊戲,是真的。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有關藝術的問答__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葛吉夫 Gurdjieff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紐約1924 年2 月29 日

問:目標是不是發展並且達到一種平衡,因此使我們比外在強壯而發展成超人?
答:人必須明白他不能做。我們的一切行為都由外在的刺激所引發;全都是機械的。你不能做,即使你很渴望都不能。
問:在你的教學裡,藝術和創造工作佔了什麼樣的位置?
答:現代藝術未必需要創造。但對我們來說,藝術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
古代藝術有其確實的內在意義,在過去,藝術的目的和今日的書籍一樣——是用來保存和傳遞確實的知識。在古老的時代裡,人們不寫書,而透過藝術工作表達知識。從留傳至今的古代藝術品中,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構想。每一種藝術皆如此,包括音樂在內,這是古代人看藝術的方式。

覺知升級__vidya

「覺知」其實等於我們每個人的「我」,我就是那份覺知,這種東西很特別,想去獲得也得不到,想拋棄也拋棄不了,「覺知」天生就是那個樣子,不管怎麼弄,就是那樣,這就是「覺知」的特質,覺知獲得外界訊息產生感受,這過程與結果的交錯,就變成了「人生」的過程(可參考:仍然不是我)。瞭解這種特性之後,我們倒是可以測試一些方法看看有沒有效果,就算沒有效果其實也沒關係,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我」覺知的那種不變的特性。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了現在所能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嚐到、感受到的一切都不過是「覺知」這個「我」在決定產生的,那就可以著手來試驗這種從未玩過的新玩意了。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仍然不是我__vidya

「覺知」這種東西說起來挺玄的,大家都知道這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它作用在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裡面,只要我們活著,想把它拋棄「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通常都認為,直覺的認為覺知後的結果,就是「我」的全部,我就等於覺知後的那些結果,那些所有的感覺、思想、感受、感知所集合的結果,就是每個人的「我」,除了覺知後的結果之外,我們一無所有。之所以說「幾乎」不可能拋棄的原因是,一般只有我們在無夢的深睡中,覺知才會消失。所以我們目前都有的「覺知」範圍要扣除無夢深睡的期間。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兒童教育__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葛吉夫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紐約1924 年3 月1 日

問:有一種教育小孩的方法,是在睡眠中給予暗示。這有任何好處嗎?
答:這種暗示方法比慢性毒藥好不到那裡,它等於在摧毀人僅剩的最後一丁點意志力。
教育是件極為複雜的事情,它必須顧及許多層面。譬如,只給予小孩身體訓練就是非常錯誤的事情。
一般而言,教育只是局限了理智的形成。小孩像只鸚鵡一樣背頌詩詞,什麼也不了解,然而只要他能背頌,父母就感到高興。在學校他同樣機械地學習東西,很體面地畢業之後,依然什麼都不了解,也感覺(feel)不到任何東西。他的理智發展像個四十歲的大人,但他的本質還停留在十歲小孩;理智上他什麼都不怕,但他的本質充滿了恐懼。他的道德純粹自動,全是外在的道德,他學習道德就像學背詩詞一樣。但小孩的本質及內在生活卻任其自生自滅,而沒有任何引導。

身體、本質​​和個性__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葛吉夫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巴黎1922 年8 月

當一個人出生時,有三個各自獨立​​的機器和他一起誕生,然後繼續成形,直到他死亡。
這些機器彼此完全不同:分別是我們的身體、本質​​和個性。它們的形成完全不依靠我們,它們未來分別各自的發展,端視人所擁有的資料以及他周遭環境的資料而定,像環境、境遇、地理情況等。
對身體而言,這些資料就是遺傳、地理環境、食物和動作。它們並不影響個性。
在人的一生當中,個性的形成極大部份受限於他所聽到和閱讀到的。
本質則是全然情感的,它的組成包括:在個性形成之前得自遺傳的訊息,隨後則是人生
活其中的感官和情感的感覺,然後便完全依其變遷的情況而定。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人是一個複數的存在__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葛吉夫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倫敦1922 年

人是個複數的存在。平常當我們談到自己而說“我”時,我們說: “我做了這件事”,“我想了這個”, “我要做這個”——但這是不對的。
根本沒有這樣的一個“我”,而是有好幾百、好幾千的小“我”在每個人裡面。我們裡面是分裂的,除非透過觀察和研究,否則我們無法認出我們的素質是複數。前一刻是一個“我”在活動,下一刻是另一個“我”,那是因為我們裡面的諸我互相矛盾衝突,我們的機能運作不和諧。
平常我們都只活了機能與力量中很小的一部份,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是機器,也不知道這部機器的天性及其工作的方式。真的,我們都是機器。

我有一個夢__vidya

一般來說閉上眼睛以後,可以看到什麼?對了!就是什麼也看不到。如果我們心裡開始「想像」一些對象、情景、人事物,沒過多久那種我們集中注意力「想像」的東西就會出現在腦海裡,於是開始在腦中「看見」那個東西,如果我們再加強一下「想像力」這些想像出來的人事物就可以開始有些動作,變成了活生生的對象了。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能—睡眠__葛吉夫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普里耶1923 年l 月30 日

你們或許在一些演講中聽過:我們的有機體每二十四小時就會生產定量的能來維持它的生存。我重複一遍,一定的量。雖然這些能量遠比日常生活所需的正常消耗還多很多,但由於我們的生活是那麼錯誤百出,我們用掉了絕大部份的能,有時還全數用盡,且都是用在無謂的花費上。


我是誰__vidya

水母是怎麼前進的,一快縮一慢放,水母就一躍一躍的前進了,事實上我們觀察所有會動的東西都是有這種「快縮慢放」的節奏,若是「快縮快放」會原地踏步,「慢縮快放」則會往後倒退,而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是符合這種「快縮慢放」的節奏在前進的。對於「我」的範圍認定過程也屬於這種。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真實與幻覺_vidya

一般我們所稱的「幻覺」指的是感官無法辨識的對象,這些感官包含了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所以當我們開始要確認一個對象是否為「真實」或「幻覺」時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將所得到的訊息通過「感官」後產生的「覺知」進行確認。簡單的說,當我們被石頭砸到並且頭破血流痛得要命的時候,我們就說那顆石頭是「真實」的。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__克里希那穆提 Krishnamurti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自己受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學習各種科目?為什麼參加考試,和同學比得分高低?所謂的教育究竟含有什麼意義?它涵蓋了什麼?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不只是為學生質疑這個問題,同時也跟父母、老師以及所有熱愛地球的人們,共同來探究這個問題。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人生的意義_vidya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在有意或無意間都曾想過「人生的意義」這種問題,我也相信想過這個問題的人,絕大多數後來都放棄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麻煩太複雜了,想一百次有一百個答案,就像有人經常抱怨說,我連我為什麼「超喜歡吃甜食,又超級厭惡發胖」的原因都搞不清楚了,哪裡有空去想什麼「人生的意義」這種完全不含糖的東西。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萬物聯結的模式__萬法簡史/肯恩.威爾伯

問:我們的故事從「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開始,然後從物質到生命再到心智,如此追溯整個演化過程。隨著心智或是人類意識的浮現,我們將探討人類演化的五、六個階段。但這一切都要放在靈性(spirituality)的脈絡、靈性的意義、歷史上的靈修傳承採取過的種種形式,以及未來可能採取的形式來談才可以。我說的對嗎?威:沒錯,這差不多就是一部萬物史綱了。聽起來很龐大,但其實是奠基在我所謂的「定位歸納」(orienting generalizations)這個原理之上的。定位歸納大大簡化了整件事情。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誠實的教育_vidya

既然「誠實」是最高的道德標準,那麼我們將誠實用在教育上是在適合也不過了。

靈性領悟的階段__一味/肯恩.威爾伯

11 月30 日,星期日

靈性上的領悟主要分成四個階段:信仰、信心、直接的體悟和永不退轉的成就——你可以信仰神,你可以對神性有信心,你可以直接體悟到神,你也可以變成神。

喝酒的內容_vidya

其實喝酒的過程是這樣的,酒精會使身體感官(包括腦部)變得越來越遲鈍,然後慢慢趨向睡眠狀態,在趨向睡眠的過程中會有些覺知消失快,有些消失的慢,就會出現一些不同於平常清醒的感覺,於是常常會出現失序的行為,若各種覺知消失的速度差不多的話,那就比較不會出現失序的行為。其實每個人的覺知消逝過程都不相同,這種不同於平常清醒的奇怪茫然感覺,有時會使覺知觸及精微光明層次(作夢狀態),所以有人會感覺到輕飄飄的像作夢一樣,或察覺到一些奇特的景象或感覺,這種就是類似「醒著作夢」的感覺,不過這卻不是「澄明的夢」,因為喝酒使得覺知遲鈍,夢就不澄明了。為了觸及這種狀態,很多需要尋找靈感的人(創作者、藝術家、作家、成功的商務人士...)就會去喝酒找靈感,不過卻很少人知道為什麼喝酒會有靈感飄過的原因。至於為什麼有時會出現靈感,有時沒出現,則與當事人覺知被蒙蔽多少以及身體多久才進入醉後的睡眠狀態有關,覺知被蒙蔽太多(煩惱欲望企圖太多)或者太快醉倒,覺知都會無法觸及精微光明的狀態。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誠實的自由_vidya

「誠實」其實是最高的道德標準,在身心靈的統合觀點上,我們若可以完全的誠實,心靈就能完全的自由。「自由」是解脫束縛,解脫束縛不代表沒有束縛,是對於束縛沒有任何痛苦感受的狀態。

從已知中解脫(一)__克里希那穆提

人類很久以來一直在尋找超越自身、超越物質生活的某種我們稱之為真理、上帝或實在的東西,一種不被環境、思想和人類的墮落影響的永恆狀態。人總是問這樣的問題: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生活到底有沒有意義?看到生活的巨大混亂,殘暴、叛亂、戰爭,以及宗教、意識形態和國家的不斷分裂,帶著一種深重的無力感,他不禁要問:人應該怎麼辦?我們稱之為生活的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有沒有辦法超越它?從未找到這個有無數名稱的無名之物,他卻通過不斷尋求培植了信念——對救主和理想的信念——而信念總是滋生暴力。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睡覺這件事3

若是將我們的生活由知覺的的程度來劃分,則可以分成清醒、夢境、無夢的深睡三種狀態,一般我們一天中三分之二的時間(18個小時)是處於清醒的狀態,而另外三分之一(8個小時)則處於夢境與深睡的狀態。
對於我們認為的「自我」通常指的都是那清醒狀態中的覺知,也就是在清醒狀態的期間對於「我」的感覺稱之為「自我」,在生物(感官)與心智層次中所能感受到的聲音、影像、味道、觸感、各種情緒、想法整合而成的資訊,界定了「自我」這種東西。在生物與心智層次定義下的自我在夢境與無夢的深睡中,就消失了,因為我們在夢境中是毫無知覺的,因此就算我們睡覺時作了很多夢,醒來後仍有可能是完全忘記的,就算記得一些片段,始終是斷簡殘篇,構不成一個完整的理解。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我是誰__拉瑪哈.馬哈希

既然所有動物總是渴求喜樂,避免痛苦,既然我們發現每個人都對自己傾注最大的關愛,既然只有喜樂是愛的緣起,那麼為了獲得這種是我們天性的、在沒有雜念的深眠狀態中被體驗到的喜樂,你應該認識你自己。為此,以“我是誰”質詢自己是認識自己的主要手段。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轉譯與轉化__一味/肯恩.威爾伯

在一系列的書中(《可親的神》、《出伊甸園》、《靈性之眼》)我試著向讀者說明,宗教一向具有兩種非常重要而又截然不同的作用。其一,它為小我製造了生命的「意義」:提供神話、故事、傳說、口述的典故、儀式與信仰的複興,幫助小我產生意義感,而有能力承受噩運之矢。這種宗教的作用,通常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意識,因為它無法帶來基進的轉化,也無法帶給小我粉身碎骨的解脫。反之,它安慰小我,加強小我,護衛小我,助長小我,只要這個分裂的小我相信這些神話,執行這些儀式,說出這些禱詞,擁護這些教條,小我便熱切地深信自己能得到「救贖」──被眼前的男神或女神所拯救,或者死後進入永恆的驚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