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聽到與看到的過程__vidya

「思維混亂」的捷運殺人事件__vidya

「恐懼感」有沒有用?__vidya

解構與建構中的意識結構- 「克里希那穆提」所傳達的意涵__vidya

察覺軌跡的改變__vidya


關於「現在觀察某個系統,將會影響其過去」,這一句話似乎邏輯怎麼想都不通,不過這只要我們對於所謂的「觀察」與「系統」定義一下,就可以變得合理了。「觀察」所運用的是「注意力」,這種力會對某個「相應的對象」產生作用,就好像古典力學一樣,出力推物體,物體就會產生改變,而這個「物體」就是所謂「相應的對象」。「系統」指的是一個界定的範圍,這個範圍是可大可小,由討論什麼來決定,並沒有一定的範圍,比如說我們討論「時間」這個系統,那麼就包含了「時間」所有的軌跡,稱為一個「時間系統」。

所以當我們用「注意力」觀察「時間系統」,就好比用力去推一個物體,物體變形了一樣,那麼「時間系統」內部就會產生某種變化,至於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就得看這個力與系統的特性如何而定了。要說「時間系統」的內涵裡也僅僅包含了「一種狀態」而已,就是所謂「當下」的狀態,「當下」並不是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這些描述標的,因為「時間」是所謂狀態改變的軌跡,「軌跡」並不是某種東西,只是表示之前有呈現出什麼狀態過而已,所有會改變現象、東西都是一閃一閃的,每一閃就是一個狀態,若人身上有個n個量子,那麼這n個量子都在一閃一閃(振動),忽明忽滅。

所以當這「時間系統」內的「那個狀態」被「注意力」作用之後,「那個狀態」就會因外力的介入而改變其原有的軌跡,雖然說在「時間系統」內過去、現在、未來都是虛無的,都只是「那個狀態」的軌跡,但是「那個狀態的方向」改變之後「直線式的時間軸線」就會因為「當下」的那個狀態的改變(慣性的改變),而有「改變過去軌跡」的感覺了(也是種錯覺)。

「太陽+地球+月球」所共構的地球生活圈__vidya

石頭也有感覺?__vidya

若要說明「石頭也有感覺」,這其中有一部份可以獲得「證實」,有一部份也只能是推論,因為我們現在絕對不會變成「石頭」的。

唯物辯證與陰陽法則__vidya

這「辯證法」與「陰陽法則」似乎是包含了兩種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內容,先將其「定位」之後,則比較容易「辨識」兩者的差異之處。

生命驅動力、靈魂結構、注意力、感受__vidya

事實上,我們的「生命驅動力」是隨時都有一些部分在「生理循環」之上的,以維持生理機制的正常運作,就算在睡夢中,這部分的「生命驅動力」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我們的「注意力」被抽離到其他地方(不同空間次元,密度),但只要生理發出訊號,「注意力」就會抽回到生理與思維的層次裡,然後就醒來了...

「時間」是一種感覺的軌跡__vidya

對於「資訊」的興趣差異__vidya

這些前人留下來「文本」(經典、著作、書籍、影像、圖片、聲音...),有人覺得重要,有人覺得不一定需要,這事實上這都是對的,只是每個人的所需不同而產生的不同觀點而已。

每個人各自有不同的「境界」,「境界」則有層次上的區別。依照這些不同的「境界」自然會留下不同的「文本內容」所對映的境界層次,要印證這些「文本」所描述的「境界」,當然還是要自己來,若自己的「境界」無法匹配對等那些「文本」中蘊含的「境界層次」,也自然會有詮釋解讀的差異,當然層次無法匹配,肯定就只有扭曲這種結果。

「自我意願」的整體推移__vidya

思考的縝密度__vidya


「因緣」是真理?__vidya

如果說最後的規則稱作「真理」,那麼緣起緣滅的「因緣」算是「真理」嗎?

意識、引力、空間、密度、物質、光__vidya

古老的對稱性__vidya

幽閉恐懼症--空間察覺的斷裂__vidya

對於「某個動作與下個即時動作間缺乏連續性」的解讀意涵,可以從察覺細密度說起,當某人X可以察覺到事情L之中存在著A,B,C,D,E,也就是說,對於某人X來說,對於整件事情L的「理解」需要有三個事件依照ABC的順序進行,這是「理解」這件事情的「邏輯(順序)」的特性,對於某人X來說,這整件事情L才是連續的、可理解的。

「競爭+物質」的思維模式__vidya

若思維模式跳不出「競爭」與「物質」的範疇,那麼我們的生活很難有其他的意義被發現。把「想像力」禁錮在對於物質的想像,實在很難發現「未來」與現在有什麼差別,若要在實際感受上有所進展,內心的轉變是唯一的指標。

倫理道德__vidya

當我們開始思考並且抉擇一件事的時候,總要回歸最初的原點,這個原點是「人生的意義」,不管是哪一類的議題,這都是無法避免的,因為若不確立我們「人生的意義」,我們想的、作的所有事情將會一團混亂,我們不知道我們在作什麼,也不知道我們為何要那樣作,當我們清楚「人生的意義」這件事之後,之後發生的所有事情,將會是一種充實的人生,而人生僅是「生於充實,死於空虛」。

集體共識與制度規範__vidya

我無法說「現行」的方式,是不是最佳的方式,因為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最好方式」,這是共同的選擇。人的「集體共識」去產生社會制度,社會制度只是「集體共識」的顯現方式而已,那什麼是「最好」?是你認為的,還是我認為的?所以問題又繞回原處,沒有人可以設立一個「最好」的制度,只有「集體共識」才可以,也才能成為「共通的事實」,所以我們只可以談「個人」認為的最好制度,而且我們心裡要很清楚,那些不一定是共通的事實,也沒辦法談「共通」的最好制度,因為以群體的察覺能力來說,現在的制度,就是最適合這個群體的制度。

肉食嗎?__vidya

「肉」不是不能吃,如果「肉」不能吃,那吃肉的人不都死光了嗎?

但是我們不能只考量這一點,因為如果就此說「我們是可以吃肉的」那我們與獅子老虎並沒有什麼不同,因為只靠「感官感覺」在生活。況且肉吃多了會生病,這是我們身體的事實,我們要面對這個事實阿。如果見不到最親近自己的「身體」的苦(疾病當然是苦阿),那還能見什麼苦呢?

人的思維改變與演化的動力__vidya

我們都知道自然不斷在改變,社會也不斷在改變,人當然也是,但是這改變的動力是從何而來?就現在來看,「社會制度」的是來自大家共同交集的理想或想法,那麼大家的理想從何而來?顯然有一股未知的動力驅動我們每個人產生某些理想。

自私__vidya

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沒有對與錯的,只是「角度」不同而已,這世界的「真實」(Truth)只有一個,但卻有非常多「角度」。我們每個人可察覺的「角度」範圍也都略有不同。

這種「對」不是「對或錯」的那種「對」,是超越「對或錯」的那種「對」,超越「對或錯」的那種「對」是來自專心聆聽那股不知名的動力所得,每個人都獲得不同的「對」,或許也可以稱之為「愛」。當我們只作這種「對」的事情,就沒有所謂「犧牲」的感覺,我們不是為任何人犧牲,我只是在作我認為「對」的事情。既然沒有「犧牲」也就沒有「回報」的想法,「自私」就會消失。只要我們精準的察覺到那股天生的驅動力,「自私」才能從現況中進入下一階段。

五行八卦的狀態意涵__vidya

「五行」的表達方式,所代表的是一種「狀態」的意涵,意思是說,「五行」並非「動力來源」,而是動力交錯顯現的「狀態」。

而「陰陽」指的則是「動力來源」,所以在描述「動力」會因為其中特性偏向而有「分化現象」的時候,是在描述「動力」的運行規則,比如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與五行的狀態描述,內涵並不相同。

信仰?宗教? __vidya

不同的察覺深度,對於各種「宗教」或「信仰」都會有不同的反應。當我們以心智思維的深度察覺到物質或生理面向的「因果關係」時,那麼就會開始注意與瞭解,自然的物理化學變化與生理的機能,如果「開始超越」或「接近超越」心智思維的深度(靈魂)去察覺到心智思維的活動時,就會開始注意起「宗教信仰」這種對象。

有為與無為__vidya

「有為法」(歸零/去妄存真)與「無為法」(無念生心),事實上是同一種東西,只是「意識狀態」不同所產生的不同現象、反應。這裡提的「意識狀態」是指:察覺能力所到達的察覺邊界,而呈現出來的樣貌,稱之。所以,還是指「察覺深度」而言。

自由意志__vidya

要說「自由意志」首先要從「感覺」開始說起,因為我們所認定的那些「自由」,那些思考、想像、決定都是從那最初的那某一個感覺而來的,當然一般科學上認為「感覺」這種東西是很不科學化的,原因你也很清楚,因為不具有「重複性」。不過可以仔細思考一下所謂「重複性」這件事情。

意識的演化與輪迴__vidya

如果瞭解一下「意識」的功能與運作機制,應該可以整合起「六道輪迴」與「生物演化」、以及賽斯所提的「無輪迴」的觀念,應該是不衝突的。

依照「函數」的原理來說 y=f(x),我們若把「自己的察覺範圍」當作是那個黑盒子(f函數)而「觸動感覺的來源(x)」當作是輸入黑盒子的刺激,那麼所產生輸出的那些「感覺、想法」就是輸出的(y)了,那麼以每個人來說,一個念頭、思緒、感覺的被察覺,都是一種「函數」的模式。這個函數的模式是可以解釋有關「輪迴」的各種現象的。以f函數來說,是一種「過濾」與「映射」的效應,也就是說,當 x 通過 f 之後就會開始產生「顯化」的程序,這個「顯化」指的是我們發現的各種動植物的物質化軀體,以及該動植物所內涵的生理現象與思維、靈魂等現象,也就是說, x 通過 f 的轉換來呈現各種內在與外在的樣貌(y)。當 f 改變的時候,效應 y 就會隨之改變。

統合的引線__vidya

如果我們把察覺到的所有對象劃分成二、三、四...部分,才有所謂「覺察的方向」正確或不正確之別,所有「覺察的方向」都是包括在自然之中,所有的「察覺能力」無法自外於自然的範圍,也沒有什麼不該發生的事情會發生,「道」是所有一切的集合以及運行的規則。若總是把事情劃分成正確或不正確,誰說的才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可能連自己可察覺的範圍都是四分五裂的。

能源運用__vidya

在我們內心裡面有一種不想改變現狀的感覺一直在維持著,核能技術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只不過我們運用的能力還需要再加強,我們若能使用核能的技術成熟,不管發生天災或是人禍,我們都可以讓災害停止發生,那麼我們才有資格使用核能,同樣的邏輯,需要使用在所有能源之上,就像我們若無法處理汞污泥,就沒有資格使用那個的技術,當然實驗是都可以的,大量使用就得考量現實的問題,環境是我們唯一的現實,當環境破壞,我們身體生存的基礎就會喪失。正如同二氧化碳過多的問題一樣,我們同樣沒有資格運用這麼多高污染的產業。因為這已經傷害了我們生存的基礎,環境。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語言能力__vidya

關於「語言」這個能力,我們的眾多表達方式之中包含了語言這種能力,這種「發音」能力的構成要件是需要有控制聲音的「管道」、「技巧」與「啟動者」,這與吹奏樂器其實挺像的。

詞彙的內涵層次__vidya


通常詞彙是這樣的,要說該詞彙內涵的「深度」不同,就需要把層次劃分(分析)出來,才比較容易理解「深度」的意思。事實上,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都有不同層次的內涵。而爭議的發生,其實也是「層次」差異造成的,所談的內容相互錯置了「層次」,一般的說法是無法印心、頻率對不齊...

觸動、意念與煩惱__vid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