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總是將「注意力」放在腦神經中的某些區域,也就是腦中記憶的某些事件、想法、感覺,就會形成一種「注意力」流動的慣性模式,這種慣性模式就是我們的「思考模式」。當外界訊息進入思考模式運作後,就產生一些結果,就是我們感知到的種種想法或感覺,換句話說,思考模式是觀念想法形成的潛在結構,訊息流過這個潛在結構才反應想法或感覺的結果。若我們無法察覺注意力流動慣性的思考模式,我們只能察覺我們「想出了什麼」,而不能察覺「怎麼去想」。這兩件事情有極大的差異,如果我們只知道自己「想出了什麼」,就是受到外界訊息與注意力流動的慣性模式所控制,所有感知到的結果(想法或感覺)都不是自主的結果,也就是說那是陷入一種無法察覺自己正在想什麼或做什麼的狀態,有人稱這種狀態叫做「無明」,而察覺「怎麼去想」則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哪些想法是來自於內在訊息,哪些來自於外界訊息。外界訊息都是相對的二元分化的訊息,其中都是喜怒哀樂兩極化的衝突與混亂想法、感受,而內在訊息則是一元統一的和諧秩序訊息。
「注意力流動的慣性模式」的形成,是我們的「注意力」在腦部流動的結果,但事實上,我們卻極少瞭解它,通常都是讓我們自己的「注意力」隨著外界訊息的強弱而被不自主的吸引,也就是說,我們固有觀念的形成,是完全經由二元化相對的外界訊息所塑造。不過就算我們瞭解的注意力流動的慣性,不管我們是不是企圖控制它(意念控制、攝心方法),還是會變成另外一種慣性,我們始終脫離不了這種慣性,換句話說,我們難以完全擺脫「思考模式」這種東西。我們只能明瞭這種流動的慣性是主導我們的想法、感受的唯一因素,才能對他做「正確」的使用,「正確」意指沒有產生困擾或衍生其他問題阻礙的出發點。
有一種形容這個「注意力流動的慣性模式」稱之為「業力」,當注意力在我們的想法間移來移去時,就產生這種有慣性特質的能量,我們感知到諸多想法的每個前後順序,都是因為這個原因,「消除業力」就是抵銷這些慣性的能量,但是我們使用「想要」消除業力的想法,是無法真正消除業力的,因為每個「二元」世界中的所有想法,都是製造這種慣性的原因,我們只能察覺它,就能不受它的影響,個人不受它的影響足以結束個人的痛苦,所有人都不受它的影響就結束了所有痛苦,結束二元世界的生活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