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自然的和諧


我們常說「物以類聚」,意思是說具有類似特性的實體會以有形的距離或無形的認同聚集在一起,這是透過大量觀察所獲知的結果。以「想法」上來說,具有類似相仿想法的人會容易聚集在一起。這種效果若擴大來說,所有人事物只要具有相類似的特性,就容易匯聚,也就是說,什麼樣的人,交什麼樣的朋友,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事,發生什麼樣的結果,有一種流行的說法稱為「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不是什麼新鮮的理論,也不是什麼祕密,它是早就存在,並且為人所熟知的經驗。

在我們腦中迴旋的那些「想法」,事實上也是符合這種規則的。當我們「響起」某些「想法」的時候,腦部中的腦神經「循環結構」正在活化作用中,並產生能量的共振效應,由於我們人類的腦神經組織的物質成分以及構造是幾乎相同物質所構成,我們在自然界中所能觀察到的是相同構成組織的物質的共振效應最為強烈,所以這些能量的共振效應會傳遞「想法」訊息變成別人的訊息來源,一般形容為「人同此心,心同此裡」。除此之外,其他動物與我們的構造物質越相近,越容易受彼此的「想法」的影響,也就是說,人與動物間腦部或身體組織的構造越接近,越容易產生影響,感受的共振的氛圍。不僅人與動物,萬物之間的共振效應也都是存在的,我們若與自然接近,在平靜中就能感受到那種氣息。
同物種間的共振效應是最為強烈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當然也是。我們的「注意力」放在某些腦神經特定區域內,感知到某種特定的想法或感覺,這種想法、感覺會是擁有類似特性的人們產生腦神經區域的共振,然後這些共振效應被人們的「注意力」所感知後,就會感受到或覺知到那一種想法、感覺。這一種能量共振的傳播,難以用其他非腦部結構的物質所感應,因為性質差異,但就算能感應,我們目前也無法解讀身體以外物質共振效應的意義,所以這件事情,只能在每個人的內心中運作。另外,有些「想法」的共振並不是沒有影響到其他人或者也不是自己沒有受到別人的「想法」影響,只不過是因為那些被共振的「想法」對應的腦神經組織區域,沒有被注意到,也就是「注意力」沒有放到那些腦神經區域上,這種情況下,那些「想法」訊息仍然可以被接收到,仍然會加強該區域的腦神經連結,只不過強度比注意到時微弱,但依然有影響。換句話說,無論我們「注意」到了沒有,這些在我們腦中想法總是會有影響他人共振,或被他人所影響而共振加強,這些我們沒注意到的「想法」就會進入(植入)腦神經中,平常我們不經意的某些想法甚至無法察覺的想法,都跟「共振效應」有關,有人稱作「潛意識」,但只要我們仔細探究每個想法,就能察覺最細微的每個共振效應。
想法的共振效應會影響我們的想法,事實上潛藏在我們腦中絕大多數的想法或感覺,都是從共振效應而來,一般我們所能感知的想法感覺也只是少數的一部份。當我們察覺我們的某些想法不知不覺的形成的時候,或某些感覺總是揮之不去的時候,其實我們腦神經已經接收了無數的共振效應。也有關於匯聚某些「想法」的實驗,在同一時間相同地點或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大規模人數的「和平冥想」可以使某個冥想所指的城市的犯罪率降低一半,或者在人群匯集的場合容易形成暴力事件,在宗教聚會上出現相同想法、感受的增強,皆屬這種「共振效應」。此外,我們會發現時常與某些特定人、特定團體集會交流,就算沒有什麼言談間的討論,也會趨向於相同的想法,總是在一起的家人、朋友,想法也會漸漸相近,也就是說這種「潛移默化」是難以察覺的。
這種源自於「想法共振效應」的潛移默化或吸引力法則,會加強腦神經中的循環結構,也就是會強化某些特定想法,不管這些想法是我們所認定的正義或邪惡,歡喜或悲傷,這些特定想法越多,會使我們產生更多的希望、觀念、制約,然後發生更多的內在與外在的衝突,導致社會的失序與混亂。不管何時何地,「想法共振效應」都會影響我們的腦神經結構,因為我們的腦部物質特性目前是不會改變的,但是當我們不將「注意力」放在這些正面或負面的「想法」上的時候,我們的腦神經結構會隨之改變,我們對這些共振能量也會漸漸不起反應,越多人不產生反應,那麼這些不自然的想法共振能量也會漸漸遠離我們,才會出現原本的和諧。
自然是一個維持平衡和諧狀態的系統,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兩極化,都會驅使自然這個系統,讓極化的能量轉變為另一面的特性存在,以維持等量的平衡來獲得和諧,也就是說,不論我們產生正面或負面的想法,這些想法就會轉變某些想法使兩種特性的想法等量,我們越壓抑負面想法,或製造越多正面的想法,就會接收或產生越多相反面的訊息共振,這樣才能使得我們個人狀態保持平衡。社會全體要保持平衡和諧,就必先讓正面或負面的想法不壓抑的遠離,這種平靜是最終的和諧秩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