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認識自我—同時平行運作的腦部

我們的頭腦就好比是一種「計算機」,當我們無時無刻在使用它的時候,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因為看不見本身是向外觀察的必然結果,這也是頭腦本身的功能。我們已經認識自己的各種面向,包括身體內的諸多功能,也可感覺到頭腦在「想些什麼」,但是若是不瞭解頭腦「如何去想」的過程,就沒辦法瞭解自己,因為「想些什麼」只是一種「如何去想」運作的結果,「如何去想」才是主宰我們生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如何去想」是思考的模式,而「想些什麼」則只是思考的內容資料,「如何去想」是處理程式,「想些什麼」是被處理的資料,這兩者一起運作稱為【思考過程】。瞭解自己的【思考過程】才能整個認識自己。


我們身體【接收訊息】,進入【思考過程】,獲得【思考結果】,然後【採取行動】。這些思考的結果是各式各樣的想法,所採取的行動可能是產生內心的情緒(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或是身體實質上的行為(眼神、表情、動作、、),然後外界環境受到影響因此而改變,就是我們生活上顯而易見的各種活動,蓋一棟大樓、吃一頓飯、去一個地方、說一番話、買一件東西、殺一個人、捐一些錢、、、通常我們在大部分的時間裡,可以察覺到的是接收訊息、思考結果、採取行動,卻少了【思考模式】這個過程,我們幾乎不瞭解我們的腦部在接收訊息後發生了什麼事情,所以我們經常為【思考結果】或【採取行動】所產生的結果煩惱、困惑、痛苦、後悔,責怪他人或不諒解自己,然後這些思考過程產生的混亂衝突就會「延續」到外在的世界裡。只有通過徹底瞭解自己的【思考過程】才能使這些不必要的感受徹底消除,因為我們感知的「注意力」不僅可以「改變」這整個【思考過程】也能「不進入」這些【思考過程】。
其實我們不用剖開我們的腦部,或者使用科學儀器去量測腦部產生的反應(腦波、電流、、)就能瞭解這整個【思考過程】,只要我們隨時警醒的察覺自己的「想法流動」的方式,因為想法流動的方式清楚的透露出思考的過程。之所以難以觀察我們的想法流動,一來是因為我們沒有警醒的觀察,二來是因為想法流動並非是「單一順序」的,同一時間產生的想法是多重、平行運作的,並非是單一的。關於警醒的觀察,只要我們將感知的「注意力」放在想法流動上,就能達成。我們之所以得知「想法流動」是一種有單一順序的序列,其實是因為我們的「注意力」過於集中於某個焦點的因素,換句話說,這種單一順序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注意力」其實是可以同時平行分散的,在一個時間點上不一定非要集中在某一個特定的焦點上。對照實際上的狀況,注意力僅集中於一點,就是我們專心在某一特定腦神經的記憶區域上,同時只感覺或想一件事情,而分散注意力,則是同時間一次注意很多的腦神經的記憶區域,也就是同時感覺或想起很多事情。所以我們對於「時間」的感覺是「有順序」的排列,那只是我們運用「注意力」的方式過於集中所產生的效果,而這種效果其實並非是真實的自然。
只要瞭解我們感知的「注意力」過於集中是致使我們偏離真實的成因,我們就能從有順序的「想法流動」上,重組哪些「想法」是同時關聯運作的,找出這些同時關聯運作的想法所產生的衝突結果,得知自己的【思考過程】。就像一台電腦,它可以同時平行執行很多程序/程式,但是只要這些相關聯的程序/程式有互相衝突的點,也就是產生衝突不能同時運行的結果時,整台電腦就會效能下降,最後完全無法執行任何程序/程式。我們擁有可以找出自己思考衝突的能力,並瞭解這些衝突只是因為腦神經【思考過程】中所產生的,然後「注意力」自然能從集中焦點的衝突中分散開來,所以我們可以自己解決這些令人痛苦的衝突與紛亂。事實上,我們感知的注意力是製造【思考過程】的主動因素,所有內心的衝突可以經由注意力的分散而改變,當所有注意力回歸「感知中心」時,【接收訊息】就直接【採取行動】,【思考過程】與【思考結果】的過程其實根本是不需要的,也就是說【思考過程】與【思考結果】產生的衝突混亂就不會在【採取行動】後產生外在世界的衝突混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