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是一種人人都知道的普世價值,「普世價值」所指的是大家都認同的事情,無論在何種環境、國家、社會、傳統、文化、習俗、、「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思維。若在腦神經結構上來觀察發生「努力」這一件事情的過程與其結果,會有另一種不同的瞭解。
大腦經由連結的方式,腦神經產生一個連結著一個神經元的結構,它就像是蜘蛛網般,複雜而交錯的連接。當我們感官接收到各種訊息轉換成電子訊號傳遞流過大腦神經結構裡,這些由電子訊號產生反應的腦神經元就會活化「記憶資料」使得這些資料可以被感知中心「注意」,然後反映出那些被注意的記憶資料產生的「感受」,這是發揮「感知中心」功能的方式。如果訊息傳遞順暢,沒有干擾或阻礙的情況發生時,我們便能感受到我們感官所能收集到的「真實」。如果由於這些網路狀的神經結構會因為各種原因(心理或生理的),產生「循環結構」也就是迴圈,那麼我們所感受到的「真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努力」這種意念,其實是腦神經中一個連結很強,結構很穩固的「循環結構」,所以我們都認為這件事情是理所當然,一點問題也沒有。這種「努力」的循環結構,起初是經由父母家庭與社會的所有訊息產生的一種規則,這種訊息引導我們大腦如何建構這一個循環結構,每個人獲取「努力」相關訊息的來源與代表事物各有差異,例如名人傳記、成功典範、競爭勝利、失敗末路、有錢有勢、脫離貧困、上流社會、大富大貴…其實在我們生活每一個角落,所以不論我們有幾個這種「成功的循環結構」或是裡面有哪些記憶資料,只要我們想要成功、勝利、美好、改善、、都有著對應存在的循環結構。
有了這些循環結構之後,每當我們看到、聽到、聞到、接觸到、想到各種訊息,這些外界訊息轉換成電子訊號進入腦神經之後,相關的連接就開始被活化,當訊號進入這眾多的循環結構之中,問題就發生了,在循環結構內的訊息是會因為不斷在循環結構內環繞,然後結構中神經越被活化,其物質結構也越堅固,訊息越不容易傳出此迴圈,「努力」的資料就不斷的被「注意」到,想起的事情可能都是「努力」相關的資料,例如,我要努力、加油、再前進、克服困難、、這種持續的腦神經活動會消耗很多能量,越穩固的循環結構對於同一個訊息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會常有能量供應不足的狀況,當能量不足時,腦細胞就會產生「空虛感」,然後大腦面對「空虛感」會喚起另外一些記憶,試圖以另外的想法來滿足這種「空虛感」,所以當我們「空虛感」發生時,總是想要做一些平常不做的事情,例如,到處旅行、各種娛樂、宗教信仰、過度運動、大吃大喝、刺激冒險、飆車玩命、、接著一次又一次,就會變得「貪心」,不斷的使用外在物質或別人的情感企圖滿足自己所產生的空虛感,但是結果還是沒有改變什麼,因為這些滿足空虛感的想法與作為,並沒有改變腦神經中的「循環結構」,他們只是暫時休息而已。
所以我們「刻意努力」的結果是在加強這些「循環結構」,然後在「努力、空虛、滿足、貪心」中打轉。或許我們努力可以改變外在的物質情況,但改變不了心理上的困苦,反而一次又一次的使內心更空泛、更虛偽、更貪心、更不滿。所以「努力」是痛苦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