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他要如何自我實現?
克:雖然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在尋求成就,但真有這樣的事嗎?我們藉
著家庭、兒子、兄弟、妻子、財產、認同的國家或團體,藉著追求理想、追求“我”的延續,來實現我們自己。在不同的意識程度,就有不同形式的成就。
真有成就這種東西嗎?成就是什麼呢?我們在尋找或認同的是什麼呢?你何時覺得有成就?你何時尋求成就?
如果你認為我們所說的只是停留在言語的層次,那麼請走吧!你只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如果你想更深入地去追尋,那麼就小心地跟隨它,因為我們需要智慧,不是死氣沉沉的反复片語、文字和例子。我們需要的是創造,智慧整合的創造;這表示要藉著你對心靈過程的了解,直接地找出解決的方法。所以在聽我說的同時,直接讓它和你自己產生關聯,去體驗我所說的話。而藉著我的話,你無法體驗。只有當你有能力、渴望的時候,當你觀察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時候,你才能經驗到。
慾望何時會得到實現呢?你何時意識到它的存在而去追求、去實現?請注意你自己。你何時有意識的?當你受到阻撓的時候,你沒有意識到它嗎?當你覺得非常寂寞,看清自己的時候,你沒有意識到它嗎?只有當你覺得空虛寂寞的時候,你會意識到這種對成就的渴望。然後你經由無數的形式、性,與財產、與樹、與在意識的不同層次的一切的關係,來追求成就。這種想成為、認同、實現的慾望,只有當“我”的意識是空虛寂寞時才會存在。這種實現的慾望是逃避的我們所謂的寂寞。所以,我們的問題不是如何去實現,或什麼是成就,因為根本就沒有成就這回事。 “我”是無法實現的,它總是空虛的。當你完成某些成果的時候,你可能有一些成功、充實的感覺,但當這種感覺離開,你又回到空虛的狀態。所以你開始像往常一樣,再次追尋相同的過程。
所以,“我”是空虛的始作俑者。 “我”就是空虛,“我”是自我封閉的過程,在其中我們意識到極大的寂寞。所以,注意這點,我們正藉著各種形式的認同而逃避。這些認同,我們稱為成就。實際上,是沒有成就的,因為心靈、“我”,是無法實現的。 “我”會自我封閉是很自然的。
所以,覺察到空虛的心靈要做什麼呢?這就是你的問題,不是嗎?對我們而言,空虛的痛苦是非常強烈的。我們為了想逃離它而去做任何事。任何幻相都是充分的,而這也就是幻相的來源。心靈有能力去創造幻相。只要我們不了解孤獨,自我封閉孤寂的狀態——做你想做的,追尋你要的成就——總是有障礙阻隔,無法完成。
所以,我們的困難就是去意識到這種空虛、寂寞。我們從不與它面對面。我們不知道它是什麼樣子,它的特質是什麼,因為我們總是逃離、退縮、孤立、認同。我們從不直接面對它,與它融合。我們是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也就是,心靈,“我”——觀察到空虛,而這個“我”,思想者,然後著手從空虛中了解自己或逃脫。
所以,空虛、寂寞和觀察者不同嗎?觀察者本身不也是空虛的嗎?因為如果觀察者沒有能力認出他所謂的寂寞狀態,就沒有經驗。他是空虛的,他不能夠影響它,他無能為力。因為如果他做了什麼事,他就變成觀察者去影響他所觀察的事物,這是個錯誤的關係。
所以,當心靈認出、明白、並知道它是空虛的,而無法影響它,那麼我們從外面意識到的空虛就有不同的意義。到目前為止,我們以觀察者來接近它。現在,觀察者本身是空虛、孤獨、寂寞的。他能做什麼嗎?顯然地,不能。然後,他的關係是完全不同於觀察者的關係。他有著孤獨。他正處於沒有以言語來表達“我是空虛的”的狀態。在他語言化或具體化時,他就和它不同了。所以,當言語表達停止的時候,經驗者停止體驗寂寞的時候,他也停止了逃避的時候,那時他是完全地寂寞的。他的關係本身是寂寞的,他本身也是,而當他完全明白的時候,空虛、寂寞就消失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