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
2012年12月17日 星期一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
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2012年10月23日 星期二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慶祝國慶__vidya
國慶日放煙火、各種表演、遊行、升旗…等等,這些是最經常舉辦的活動了,如果沒有這些活動就好像少了些過節的味道。其實不只國慶日,翻開日曆,每一年從頭到尾,傳統的、現代的、團體的、個人的、大大小小的節日可謂是琳瑯滿目,不過老實說,我們其實很少真的去想想這種過節的慶典活動的形成原因與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
國慶日之所以要慶祝原因其實很簡單,所謂的國慶就是國家的生日,就像要慶祝每一個人誕生一樣,國家的誕生就更需要大大的慶祝一番。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深植人心,所以不論哪個或哪裡的為政者為了討好民眾也好,為了自己的想法也好,慶典活動就變成不可免的事情,這就是一般說的「集體意識」所產生的行為結果。無論是哪一種行為,驅動那種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屬於內心的理由。
如果要探究事情的本質,肯定需要往心裡面去思索,在每個人一生當中所求的也不過是「感受」這種東西,所以對於感受的需求加上集體意識的抉擇之後,我們便在腦海中過往的經驗裡,獲得「慶祝活動」這樣的結果,於是慶祝活動就不斷的發生。我們總是認為這種慶典活動就能讓我們獲得興高采烈或歡欣鼓舞的感受,不過事實卻不是這樣的。
我們整個身體(或者能量體)是一台自動的機器,而腦部則是運算單元,當身體(能量體)自外界獲得「國慶」相關的訊息,就會傳送到腦部裡運算,腦裡的那些規則就會自動執行出運算的結果,就像電腦軟體一樣,我們的「我」(覺知)將注意力指向那些運算出來的結果,於是就產生了,「慶祝」的想法,然後「慶祝」又自動關聯到「放煙火、表演、遊行…」這些過去的資料,最後連結到「歡樂的感受」。因為這一整套思維方式(生日-慶祝-煙火-歡樂)持續的在我們所能接觸的訊息中來回反覆的播放,當我們隨著這些訊息一直重複著同樣的思維方式,而一次又一次的完成這套思維方式之後,發覺並沒有感覺到歡樂,於是一次又一次的加強刺激,放更大的煙火、更誇張的表演、更多人的遊行、更怪異的活動,然而結果總是失敗的。體驗不到歡樂的感受,就會形成心裡的空虛,越是空虛越是索求刺激,活動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結果不但填補不了空虛,反而消耗了龐大的資源,製造了無數的環境毒害,這些耗盡與毒害終究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
如果感受是足夠的,就不需要更多的感受,如果感受是充實的,就不需要更刺激的感受。因為身體(能量體)這台自動機形成的方法是跟著環境來填充資料的,比方說,從小就接收(生日-切蛋糕-快樂)的思維規則,哪一年生日不切蛋糕就變得不快樂了,沒有舊資料的第一次會真的感到快樂,但是後來那幾十次就不是真的了,而是腦部幫你模擬出來的感受而已。所以我們若隨著身體(能量體)這台自動機過著模擬感受的日子,那麼這種空虛將不會減少,痛苦也不會減少。我們時常記得,小時候很快樂,長大就不快樂,原因即是如此。
現在慶祝國慶的方法,其實是在表現我們集體的內心空虛,越大的煙火,越深的空虛。
2012年10月2日 星期二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連續的察覺__vidya
很明顯的,清醒與睡覺的差別就是有覺知跟沒覺知的差異,有覺知的事情我們會記得,沒覺知的事情當然一無所悉,也就是說,有覺知才有記憶,然後在我們心裡才存在那件事、那個東西、那段時光,反之,在沒覺知的時段中所發生的所有事情,我們都當他們是不存在的。
我們都知道,看電影的連續影像其實是很多單獨畫面快速播放的結果,播放的速度只要小於我們眼睛的視覺暫留的時間(約0.1秒),就會覺得是一個「連續動態」的影片了。如果有兩個影片A和B,其中影片A以每隔0.1秒的速度播放一個畫面,影片B以每隔0.01秒的速度播放一個畫面,然後放映機A以0.1秒播放影片A,放映機B以0.01秒播放影片B,兩片同時播放,則我們是看不到影片2的,影片2在記憶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視覺暫留的時間就是我們視覺的最高解析度,超過這個最高解析度的顯現,雖然影片2已經確實播給我們看過了,但我們顯然是看不到的。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2012年8月9日 星期四
意識狀態的改變__vidya
這世界上的事情看似很複雜,其實很簡單,都只是各種「意識」作用後產生的結果。同樣的,我們每個人的思想與行為好像很複雜,但實際上,也只是人的「意識」作用後的樣子而已。「意識」是一種基本存在的東西,他們都有「覺」的特性,這種「覺」反映在人這種物質/生物/心智/靈魂的「複合體」上的時候,就是我們都能獲得的感受、感覺、想法。「感受」是一種通過意識中「覺」的作用後所產生的東西,這種東西代表著「意識狀態」的高低、程度、指標,所以「意識狀態」的改變必須經由「覺」的改變,才能改變,而「覺」的改變則又必須經過「感受」這個途徑來達成。於是「感受」就成了所有改變的唯一入口與閘門,沒有感受的形成,所有改變都只是虛幻的假象,很快就會消失了!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意識__vidya
「意識」的意思是世界上最簡單、最基本的東西,他沒有什麼複雜的功能,只有一種叫做「覺」的功能,他可以在內部聚合成無限多的碎片,也可以再將這些碎片融合成一個整體,無論怎麼分分合合,總還是以一種最根本的「覺」相互聯繫,這就是「意識」這種東西。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傾向__vidya
這世界有個看不見的驅動力,推動著萬物不斷地變化、運轉,而變化的方式是按照井然有序的自然規則在運作,所以在一個持續變化的世界裡,一定有驅動力的存在。也有人把這種「原生的驅動力」稱作進化的衝動、天生的性格、靈魂的選擇或安排、內在訊息、真我、高我、業力、慣性…不論我們把它稱作是什麼,它就是那種無法消除、無法抑制、更無法停止的「傾向」,這種傾向是推動萬物改變的最原始動力。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2012年7月5日 星期四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衝突的本質__vidya
無論是哪一種衝突,內在的或是外在的,其實都出自於同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們沒有察覺心裡面存在的那些規則。在心裡的那些規則都是自然形成的,這並不是什麼原罪或萬惡的根源,產生規則只不過是我們心智天生的功能,也是自動產生的。這也就是說,若我們不知不覺地依據自己心裡的規則來反應各種狀況,卻無法跳出來檢查自己的規則時,衝突的問題就發生了,而且不會停止。
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自動產生的想法__vidya
這事說起來很有意思,那些許許多多、一直出現在我們腦海裡的「我的想法」,其實絕大部分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都不是「我」要他們發生的,他們都是自動冒出來的,就像自然現象一樣,不斷的生生滅滅。
要證明這件事情,不用儀器、溫控、充電、化學物質或複雜的程序,只要做一個簡單實驗即可。我們可以在心裡一直重複地默數一到十,當發現到我們的注意力已經被其他事情拉走了的時候,看看時鐘就會發現這種簡單的專注也持續不了幾分鐘。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腦部產生的想法,絕大部分不是「我」真正的意願所產生的。每當「我」試圖去產生一個想法(例如,從一數到十)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其他想法所取代了。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延長記憶的時間__vidya
我們的「心智」功能由下往上可分為感官、情緒、回憶、情境、分析、歸納、推論,七個子層次,每一個子層次都透過比較(分裂)並關聯(整合)異同的抽象化過程,使得上層的關聯範圍都比下層的意寓更深、牽涉更廣。在這種抽象化過程之後所產生的更上層功能,能夠涵蓋、解釋、處理、包容更多樣的資訊,令我們不斷突破限制而覺知更複雜的現象。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催眠式的教育__vidya
如果教育是教導我們瞭解自己的想法形成的原因,並進而脫離對自己「心智」的完全認同,那麼教育就會讓我們從心智的束縛中掙脫,獲得快樂真實的人生,否則教育就會變成製造痛苦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全面的觀察__vidya
這世界很奇妙,一件事情的發生前總有多重的原因,一件事情發生後總有多重的效應,所有事情都是這樣,沒有一件例外,所以我們老是覺得這世界是連在一起的。更奇妙的是,人們在觀察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不自覺的只接受某一部份而不接受另一部份,這種「選擇」的功能似乎是所有「人體」都有的基本功能,與生俱來的。不過對於思考後的想法來說,「選擇」與「接受」卻是兩回事。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永遠的觀察者__vidya
很多事情,如果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全自動的、是有規則的,我們就會驚慌失措、產生恐懼,進而胡思亂想一些不合規則的方法來企圖避免恐懼,事實上都是沒用的。就如以前的人遇到日蝕會敲鑼打鼓、過年時會放鞭炮,現代人則對一些病症束手無策卻又施行一些更糟的治療方式,或者每天拜東拜西相信神明會來救你,諸如此類的。若我們確實瞭解了所有的事物都是全自動的,我們的「心智」就會跟著平靜下來,因為他們是有規則的,知道我們無論作什麼都改變不了自然的規則。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感覺__vidya
我們都隱隱的知道,「感覺」是唯一重要的東西,但是如果有人問起「感覺是什麼?」通常得到的答案會是「感覺就是感覺」或者「不知道」,有人則會說「本來就有了的東西」或「感覺是無可言喻的」。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處在「感覺」的狀態,所以對於人生來說「感覺」是最重要的,事實上,人生就是這些一片片的感覺匯集而成的,沒有了「感覺」我們發現不了「我」。雖然「我」不是「我的感覺」,但「我的感覺」卻時時提醒著「我」是存在的。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智慧型全自動能量生化機器人2__vidya
我們的身體,又稱「智慧型全自動能量生化機器人」是一種「我」與「外界」的介面,在這介面的「思考功能」上,常常會發生很多運作不順暢的問題,而我們面臨的絕大多數問題其實都屬於思考功能錯亂的問題。
2012年6月14日 星期四
智慧型全自動能量生化機器人__vidya
我時常聽到人們說「做人要有自知之明」,這就表示「自知之明」這件事很重要,不然就「枉為人」了。不過一般聽到這句話會有一種感覺,是一種「被指責」的不良感覺,但是有時也會覺得是「忠言逆耳」的感覺,如果平常我們就害怕照鏡子的話,有這些感覺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自知之明」其實就是把我們「心裡」認為的自己,翻出來照照鏡子而已,若是產生不良、不爽的感覺,就表示我們根本還沒接受自己「心裡」的那些東西。
「自知之明」這種認知本來就與他人沒多大關係,旁人最多也只能傳達一些訊息,這些訊息進入「思考」的範圍之後就是自己腦功能運作的事情了,所以不管旁人再怎麼說或者用任何的辦法灌輸、催眠、影響,最終的反應決定者,其實都是「自己」。而「自知之明」就是在「認識自己」到底是什麼的行動。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系統型進化__vidya
人都有個特別的嗜好,喜歡找一個東西擺在面前,然後努力的追逐它,那種東西我們稱之為「目標」,或者喜歡找一個障礙,再奮力的克服它、對抗它,這也是「目標」。好像設立一個目標這件事是人所共有,不得不為的事情,我們就是有那種原生驅動力,驅動產生一些目標。有人認為這是件好事,是人們生活的原動力,有人則認為那不是件好事,那會使人無知的被驅動而過著奴役般的一生。其實不只是人,所有萬物也都有這種傾向,這種「原生驅動力」正是萬物變化的本質,是確實存在的。正如狗追自己的尾巴、人踩自己的影子、月球繞地球、地球繞太陽…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睡眠__克里希那穆提
節錄自:愛與思-生命的注釋 譯:範佳毅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這是一個寒冷的冬日,樹木凋零,光禿的樹枝裸露在空中。極少的冬青樹也經受著寒風霜凍。遠處的高山自雪覆蓋,被白浪似的雲霧繚繞著。因為許多月份無雨,草都枯了,春雨還很遙遠。休耕的大地靜靜地沉寂著。綠色的樹籬中也沒有鳥兒歡快築窩的動靜,小路堅硬.滿是塵土.湖面上有些在去往南方途中稍作停息的鴨子。山脈孕育著新春的希望,大地也醞釀著同樣的美夢。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從已知中解脫(二)__克里希那穆提
如果你認為了解自己是重要的事僅僅是因為我或某人告訴你它是重要的,那恐怕我們之間的交流就結束了。但是如果我們同意徹底地了解自己是生死攸關的,那你和我就有了一種不同尋常的關係,我們就能帶著快樂、仔細而明智的詢問一起探究了。我不要求你的信任,我不想充當權威,我沒有什麼要教給你的——新哲學、新體系、通往真實的新途徑。
為什麼要問為什麼__vidya
我們經常會感覺到情緒起起伏伏,有時快樂、有時憂傷、有時憤怒、有時安慰,我們經常在心裡想著未來的計畫或過去還未達成的目標。如果說,我們的想法是無法控制的自動升起與下降,我們的感覺是不由自主的憤怒或喜悅,這樣的人生豈不是「沒有自己」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其實不算是「我」的人生,那是受控制的人生。受控制的人生其實跟一部機器、電腦沒什麼兩樣,小姐,你真的願意變成機器人嗎?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無界限的時刻__事事本無礙/肯恩.威爾伯
譯:若水 出版社:光啟文化事業
韋戴奧尼修斯曾說:[我們必須深入了解時間與永恆在聖經中的意義。 ]一語道破了神秘經驗的精髓所在,古今中外的得道之士也都一致認為:一體意識不受時空的限制,而是永恆無限的,它無始無終,無生無死。除非我們領悟到永恆的真諦,否則那終極實相永遠是個難解之迷。
韋戴奧尼修斯曾說:[我們必須深入了解時間與永恆在聖經中的意義。 ]一語道破了神秘經驗的精髓所在,古今中外的得道之士也都一致認為:一體意識不受時空的限制,而是永恆無限的,它無始無終,無生無死。除非我們領悟到永恆的真諦,否則那終極實相永遠是個難解之迷。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喜新合舊__vidya
我們若搞清楚這個以「新增」為設計基礎的遊戲規則,就知道應該要做些什麼才不會把我們的生活搞得亂七八糟,並且一切的問題也都可以獲得解決,包括如何生活、為何而活、生命的意義、生命如何產生、我是誰、身體健康、情緒困擾、環境破壞、經濟壓榨、社會失序…各種疑難雜症。有人說這是不是「喜新厭舊」?是的,喜新厭舊是找到新東西的動力,嚴格一點來說,這世界(法界)的最深層運作機制是「喜新合舊」,我們不斷在找新東西,找到新東西之後,把新舊東西適當的「合」在一起產生更大的功能。不過在「合」的時候,難免會發生「始亂終棄」這種事情,其實我們人類到現在還沒脫離始亂終棄的時期。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質疑克里希那穆提__1981年7月31日于瑞士撒嫩,伍德公園
方智出版社 譯者:繆妙坊
克里希那穆提:我認為我們應該談談人類的未來。因為從觀察中發現,這個世界非常危險,有恐怖分子、戰爭、國家和種族分裂,有獨裁者想摧毀這個世界等等。同時,宗教上也有相當大的分別心。
博姆:還有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
克:問題似乎愈來愈多。所以,人類的未來是什麼?目前這一代和未來幾代的未來是什麼?
博姆:嗯,我們的未來看起來非常可怕。
克里希那穆提:我認為我們應該談談人類的未來。因為從觀察中發現,這個世界非常危險,有恐怖分子、戰爭、國家和種族分裂,有獨裁者想摧毀這個世界等等。同時,宗教上也有相當大的分別心。
博姆:還有經濟危機和生態危機。
克:問題似乎愈來愈多。所以,人類的未來是什麼?目前這一代和未來幾代的未來是什麼?
博姆:嗯,我們的未來看起來非常可怕。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有關藝術的問答__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葛吉夫 Gurdjieff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紐約1924 年2 月29 日
問:目標是不是發展並且達到一種平衡,因此使我們比外在強壯而發展成超人?
答:人必須明白他不能做。我們的一切行為都由外在的刺激所引發;全都是機械的。你不能做,即使你很渴望都不能。
問:在你的教學裡,藝術和創造工作佔了什麼樣的位置?
答:現代藝術未必需要創造。但對我們來說,藝術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
古代藝術有其確實的內在意義,在過去,藝術的目的和今日的書籍一樣——是用來保存和傳遞確實的知識。在古老的時代裡,人們不寫書,而透過藝術工作表達知識。從留傳至今的古代藝術品中,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構想。每一種藝術皆如此,包括音樂在內,這是古代人看藝術的方式。
紐約1924 年2 月29 日
問:目標是不是發展並且達到一種平衡,因此使我們比外在強壯而發展成超人?
答:人必須明白他不能做。我們的一切行為都由外在的刺激所引發;全都是機械的。你不能做,即使你很渴望都不能。
問:在你的教學裡,藝術和創造工作佔了什麼樣的位置?
答:現代藝術未必需要創造。但對我們來說,藝術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
古代藝術有其確實的內在意義,在過去,藝術的目的和今日的書籍一樣——是用來保存和傳遞確實的知識。在古老的時代裡,人們不寫書,而透過藝術工作表達知識。從留傳至今的古代藝術品中,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去讀,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構想。每一種藝術皆如此,包括音樂在內,這是古代人看藝術的方式。
覺知升級__vidya
「覺知」其實等於我們每個人的「我」,我就是那份覺知,這種東西很特別,想去獲得也得不到,想拋棄也拋棄不了,「覺知」天生就是那個樣子,不管怎麼弄,就是那樣,這就是「覺知」的特質,覺知獲得外界訊息產生感受,這過程與結果的交錯,就變成了「人生」的過程(可參考:仍然不是我)。瞭解這種特性之後,我們倒是可以測試一些方法看看有沒有效果,就算沒有效果其實也沒關係,因為我們已經知道,「我」覺知的那種不變的特性。如果我們已經知道了現在所能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嚐到、感受到的一切都不過是「覺知」這個「我」在決定產生的,那就可以著手來試驗這種從未玩過的新玩意了。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仍然不是我__vidya
「覺知」這種東西說起來挺玄的,大家都知道這是與生俱來的東西,它作用在我們的每一分每一秒裡面,只要我們活著,想把它拋棄「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通常都認為,直覺的認為覺知後的結果,就是「我」的全部,我就等於覺知後的那些結果,那些所有的感覺、思想、感受、感知所集合的結果,就是每個人的「我」,除了覺知後的結果之外,我們一無所有。之所以說「幾乎」不可能拋棄的原因是,一般只有我們在無夢的深睡中,覺知才會消失。所以我們目前都有的「覺知」範圍要扣除無夢深睡的期間。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兒童教育__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葛吉夫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紐約1924 年3 月1 日
問:有一種教育小孩的方法,是在睡眠中給予暗示。這有任何好處嗎?
答:這種暗示方法比慢性毒藥好不到那裡,它等於在摧毀人僅剩的最後一丁點意志力。
教育是件極為複雜的事情,它必須顧及許多層面。譬如,只給予小孩身體訓練就是非常錯誤的事情。
一般而言,教育只是局限了理智的形成。小孩像只鸚鵡一樣背頌詩詞,什麼也不了解,然而只要他能背頌,父母就感到高興。在學校他同樣機械地學習東西,很體面地畢業之後,依然什麼都不了解,也感覺(feel)不到任何東西。他的理智發展像個四十歲的大人,但他的本質還停留在十歲小孩;理智上他什麼都不怕,但他的本質充滿了恐懼。他的道德純粹自動,全是外在的道德,他學習道德就像學背詩詞一樣。但小孩的本質及內在生活卻任其自生自滅,而沒有任何引導。
紐約1924 年3 月1 日
問:有一種教育小孩的方法,是在睡眠中給予暗示。這有任何好處嗎?
答:這種暗示方法比慢性毒藥好不到那裡,它等於在摧毀人僅剩的最後一丁點意志力。
教育是件極為複雜的事情,它必須顧及許多層面。譬如,只給予小孩身體訓練就是非常錯誤的事情。
一般而言,教育只是局限了理智的形成。小孩像只鸚鵡一樣背頌詩詞,什麼也不了解,然而只要他能背頌,父母就感到高興。在學校他同樣機械地學習東西,很體面地畢業之後,依然什麼都不了解,也感覺(feel)不到任何東西。他的理智發展像個四十歲的大人,但他的本質還停留在十歲小孩;理智上他什麼都不怕,但他的本質充滿了恐懼。他的道德純粹自動,全是外在的道德,他學習道德就像學背詩詞一樣。但小孩的本質及內在生活卻任其自生自滅,而沒有任何引導。
身體、本質和個性__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葛吉夫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巴黎1922 年8 月
當一個人出生時,有三個各自獨立的機器和他一起誕生,然後繼續成形,直到他死亡。
這些機器彼此完全不同:分別是我們的身體、本質和個性。它們的形成完全不依靠我們,它們未來分別各自的發展,端視人所擁有的資料以及他周遭環境的資料而定,像環境、境遇、地理情況等。
對身體而言,這些資料就是遺傳、地理環境、食物和動作。它們並不影響個性。
在人的一生當中,個性的形成極大部份受限於他所聽到和閱讀到的。
本質則是全然情感的,它的組成包括:在個性形成之前得自遺傳的訊息,隨後則是人生
活其中的感官和情感的感覺,然後便完全依其變遷的情況而定。
巴黎1922 年8 月
當一個人出生時,有三個各自獨立的機器和他一起誕生,然後繼續成形,直到他死亡。
這些機器彼此完全不同:分別是我們的身體、本質和個性。它們的形成完全不依靠我們,它們未來分別各自的發展,端視人所擁有的資料以及他周遭環境的資料而定,像環境、境遇、地理情況等。
對身體而言,這些資料就是遺傳、地理環境、食物和動作。它們並不影響個性。
在人的一生當中,個性的形成極大部份受限於他所聽到和閱讀到的。
本質則是全然情感的,它的組成包括:在個性形成之前得自遺傳的訊息,隨後則是人生
活其中的感官和情感的感覺,然後便完全依其變遷的情況而定。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人是一個複數的存在__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葛吉夫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倫敦1922 年
人是個複數的存在。平常當我們談到自己而說“我”時,我們說: “我做了這件事”,“我想了這個”, “我要做這個”——但這是不對的。
根本沒有這樣的一個“我”,而是有好幾百、好幾千的小“我”在每個人裡面。我們裡面是分裂的,除非透過觀察和研究,否則我們無法認出我們的素質是複數。前一刻是一個“我”在活動,下一刻是另一個“我”,那是因為我們裡面的諸我互相矛盾衝突,我們的機能運作不和諧。
平常我們都只活了機能與力量中很小的一部份,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是機器,也不知道這部機器的天性及其工作的方式。真的,我們都是機器。
倫敦1922 年
人是個複數的存在。平常當我們談到自己而說“我”時,我們說: “我做了這件事”,“我想了這個”, “我要做這個”——但這是不對的。
根本沒有這樣的一個“我”,而是有好幾百、好幾千的小“我”在每個人裡面。我們裡面是分裂的,除非透過觀察和研究,否則我們無法認出我們的素質是複數。前一刻是一個“我”在活動,下一刻是另一個“我”,那是因為我們裡面的諸我互相矛盾衝突,我們的機能運作不和諧。
平常我們都只活了機能與力量中很小的一部份,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是機器,也不知道這部機器的天性及其工作的方式。真的,我們都是機器。
我有一個夢__vidya
一般來說閉上眼睛以後,可以看到什麼?對了!就是什麼也看不到。如果我們心裡開始「想像」一些對象、情景、人事物,沒過多久那種我們集中注意力「想像」的東西就會出現在腦海裡,於是開始在腦中「看見」那個東西,如果我們再加強一下「想像力」這些想像出來的人事物就可以開始有些動作,變成了活生生的對象了。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能—睡眠__葛吉夫
節錄自:來自真實世界的聲音,方智出版社
普里耶1923 年l 月30 日
你們或許在一些演講中聽過:我們的有機體每二十四小時就會生產定量的能來維持它的生存。我重複一遍,一定的量。雖然這些能量遠比日常生活所需的正常消耗還多很多,但由於我們的生活是那麼錯誤百出,我們用掉了絕大部份的能,有時還全數用盡,且都是用在無謂的花費上。
普里耶1923 年l 月30 日
你們或許在一些演講中聽過:我們的有機體每二十四小時就會生產定量的能來維持它的生存。我重複一遍,一定的量。雖然這些能量遠比日常生活所需的正常消耗還多很多,但由於我們的生活是那麼錯誤百出,我們用掉了絕大部份的能,有時還全數用盡,且都是用在無謂的花費上。
我是誰__vidya
水母是怎麼前進的,一快縮一慢放,水母就一躍一躍的前進了,事實上我們觀察所有會動的東西都是有這種「快縮慢放」的節奏,若是「快縮快放」會原地踏步,「慢縮快放」則會往後倒退,而我們的人生其實也是符合這種「快縮慢放」的節奏在前進的。對於「我」的範圍認定過程也屬於這種。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真實與幻覺_vidya
一般我們所稱的「幻覺」指的是感官無法辨識的對象,這些感官包含了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所以當我們開始要確認一個對象是否為「真實」或「幻覺」時所使用的方法就是將所得到的訊息通過「感官」後產生的「覺知」進行確認。簡單的說,當我們被石頭砸到並且頭破血流痛得要命的時候,我們就說那顆石頭是「真實」的。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__克里希那穆提 Krishnamurti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自己受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上學?為什麼要學習各種科目?為什麼參加考試,和同學比得分高低?所謂的教育究竟含有什麼意義?它涵蓋了什麼?這實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不只是為學生質疑這個問題,同時也跟父母、老師以及所有熱愛地球的人們,共同來探究這個問題。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人生的意義_vidya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在有意或無意間都曾想過「人生的意義」這種問題,我也相信想過這個問題的人,絕大多數後來都放棄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麻煩太複雜了,想一百次有一百個答案,就像有人經常抱怨說,我連我為什麼「超喜歡吃甜食,又超級厭惡發胖」的原因都搞不清楚了,哪裡有空去想什麼「人生的意義」這種完全不含糖的東西。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萬物聯結的模式__萬法簡史/肯恩.威爾伯
問:我們的故事從「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開始,然後從物質到生命再到心智,如此追溯整個演化過程。隨著心智或是人類意識的浮現,我們將探討人類演化的五、六個階段。但這一切都要放在靈性(spirituality)的脈絡、靈性的意義、歷史上的靈修傳承採取過的種種形式,以及未來可能採取的形式來談才可以。我說的對嗎?威:沒錯,這差不多就是一部萬物史綱了。聽起來很龐大,但其實是奠基在我所謂的「定位歸納」(orienting generalizations)這個原理之上的。定位歸納大大簡化了整件事情。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靈性領悟的階段__一味/肯恩.威爾伯
11 月30 日,星期日
靈性上的領悟主要分成四個階段:信仰、信心、直接的體悟和永不退轉的成就——你可以信仰神,你可以對神性有信心,你可以直接體悟到神,你也可以變成神。
靈性上的領悟主要分成四個階段:信仰、信心、直接的體悟和永不退轉的成就——你可以信仰神,你可以對神性有信心,你可以直接體悟到神,你也可以變成神。
喝酒的內容_vidya
其實喝酒的過程是這樣的,酒精會使身體感官(包括腦部)變得越來越遲鈍,然後慢慢趨向睡眠狀態,在趨向睡眠的過程中會有些覺知消失快,有些消失的慢,就會出現一些不同於平常清醒的感覺,於是常常會出現失序的行為,若各種覺知消失的速度差不多的話,那就比較不會出現失序的行為。其實每個人的覺知消逝過程都不相同,這種不同於平常清醒的奇怪茫然感覺,有時會使覺知觸及精微光明層次(作夢狀態),所以有人會感覺到輕飄飄的像作夢一樣,或察覺到一些奇特的景象或感覺,這種就是類似「醒著作夢」的感覺,不過這卻不是「澄明的夢」,因為喝酒使得覺知遲鈍,夢就不澄明了。為了觸及這種狀態,很多需要尋找靈感的人(創作者、藝術家、作家、成功的商務人士...)就會去喝酒找靈感,不過卻很少人知道為什麼喝酒會有靈感飄過的原因。至於為什麼有時會出現靈感,有時沒出現,則與當事人覺知被蒙蔽多少以及身體多久才進入醉後的睡眠狀態有關,覺知被蒙蔽太多(煩惱欲望企圖太多)或者太快醉倒,覺知都會無法觸及精微光明的狀態。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從已知中解脫(一)__克里希那穆提
人類很久以來一直在尋找超越自身、超越物質生活的某種我們稱之為真理、上帝或實在的東西,一種不被環境、思想和人類的墮落影響的永恆狀態。人總是問這樣的問題: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生活到底有沒有意義?看到生活的巨大混亂,殘暴、叛亂、戰爭,以及宗教、意識形態和國家的不斷分裂,帶著一種深重的無力感,他不禁要問:人應該怎麼辦?我們稱之為生活的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有沒有辦法超越它?從未找到這個有無數名稱的無名之物,他卻通過不斷尋求培植了信念——對救主和理想的信念——而信念總是滋生暴力。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睡覺這件事3
若是將我們的生活由知覺的的程度來劃分,則可以分成清醒、夢境、無夢的深睡三種狀態,一般我們一天中三分之二的時間(18個小時)是處於清醒的狀態,而另外三分之一(8個小時)則處於夢境與深睡的狀態。
對於我們認為的「自我」通常指的都是那清醒狀態中的覺知,也就是在清醒狀態的期間對於「我」的感覺稱之為「自我」,在生物(感官)與心智層次中所能感受到的聲音、影像、味道、觸感、各種情緒、想法整合而成的資訊,界定了「自我」這種東西。在生物與心智層次定義下的自我在夢境與無夢的深睡中,就消失了,因為我們在夢境中是毫無知覺的,因此就算我們睡覺時作了很多夢,醒來後仍有可能是完全忘記的,就算記得一些片段,始終是斷簡殘篇,構不成一個完整的理解。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我是誰__拉瑪哈.馬哈希
既然所有動物總是渴求喜樂,避免痛苦,既然我們發現每個人都對自己傾注最大的關愛,既然只有喜樂是愛的緣起,那麼為了獲得這種是我們天性的、在沒有雜念的深眠狀態中被體驗到的喜樂,你應該認識你自己。為此,以“我是誰”質詢自己是認識自己的主要手段。
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轉譯與轉化__一味/肯恩.威爾伯
在一系列的書中(《可親的神》、《出伊甸園》、《靈性之眼》)我試著向讀者說明,宗教一向具有兩種非常重要而又截然不同的作用。其一,它為小我製造了生命的「意義」:提供神話、故事、傳說、口述的典故、儀式與信仰的複興,幫助小我產生意義感,而有能力承受噩運之矢。這種宗教的作用,通常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意識,因為它無法帶來基進的轉化,也無法帶給小我粉身碎骨的解脫。反之,它安慰小我,加強小我,護衛小我,助長小我,只要這個分裂的小我相信這些神話,執行這些儀式,說出這些禱詞,擁護這些教條,小我便熱切地深信自己能得到「救贖」──被眼前的男神或女神所拯救,或者死後進入永恆的驚喜中。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新感受
事實上,如果我們感受到和以往不同的「新感受」,我們的觀念想法就會突破原本的限制而改變。若把很多感受不到的事情,當成了真實來看待,那就只是一種沒有感覺的知識。擁有很多沒有感覺的知識,其實不能真的改變什麼,很快就會變回原形。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依賴
我們從在母親的肚子裡開始,就一直在產生「依賴」這件事,各種形形色色的形式。以「人」的「物質」、「生物」、「情緒」和「心智」的層次來說,依賴都是可以被超越的,特別在「情緒」和「心智」的兩個層面中,若依賴沒有被超越,不和諧的混亂衝突就會發生,生活因此而感到痛苦。
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沈思__克里希那穆提
我想到一件我覺得很重要的事。我們必須明白這件事,然後或許才能對生命有完整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認知。然後才能完整、自由、快樂地行動。我們總是在追求神秘經驗,因為我們一直不滿意自己的生活,不滿意行為的淺薄。由於我們的生活和行為沒什麼意義,所以我們一直想給它意義。可這卻是一種知識的活動,所以照樣還是淺薄、欺罔,所以到底還是沒有意義。明白這一點以後,明白我們的快樂總是很快就成為過去,我們每天的行為都是例行公事:明白我們的問題,這麼多問題可能永遠解決不了;什麼事都不能相信,包括傳統價值觀、老師、教父、教會或社會的認可或製裁都不能相信。明白這些以後,大部分人都會開始尋找一種真正值得的東西,一種不是由思想觸動,而是真正有非凡美感與喜悅的東西。我想,大部份人都在追尋一種永久,一種不容易毀壞的東西。我們把明顯可見的事擺在一邊,然後有一種非感情或情緒的渴望,一種深深的探索。這種探索能為我們打開一道門,使我看到一種非思想能測度的東西,一種無法歸入任何信仰範疇的東西。可是真有一種意義可以追尋嗎?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服從和反叛__克里希那穆提
你可曾閉目靜坐,觀察過你自己的思緒?你可曾觀照過你的心智的運作,或者你的心智是否觀察過它自己的活動?觀察自己的意念、感覺,觀察自己如何看樹木、花朵、鳥兒、人們,觀察自己如何回答一個建議,如何對一個新的想法反應。你可曾做過這件事?如果你沒有,你真是錯失了好多東西。
了解心智如何運作,就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心智是如何反應的,如果你的心智對自己的活動不能覺察,你就永遠不會弄清楚社會是什麼。
了解心智如何運作,就是教育的基本目的。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心智是如何反應的,如果你的心智對自己的活動不能覺察,你就永遠不會弄清楚社會是什麼。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角色層次-自我探秘的起點__事事本無礙/肯恩.威爾伯
第七章 角色層次 自我探秘的起點
當我們對生活感到不滿足時,才會開始向內探索個究竟,也許一般心理學醫生會說,對生活不滿是一種心理病態或無法適應社會的反常現象,這並不正確,因為在這不滿內,那被積壓在沉重社會假想下的智慧之種正在萌芽。當人們開始意識到生活的痛苦,便已對更深的現實真相有了一番覺醒,痛苦徹底銷毀了我們安於現實的幻夢。它驚醒著我們,迫使我們仔細去觀察,深刻地感受我們一向逃避的自我與世界。難怪有人認為痛苦實是最大的恩典,說的真對。我們甚至應該歡欣慶祝,因為某種創見明智就要誕生了。
睡覺這件事2
一般來說,睡覺佔了我們人生的三分之一的時間,有的人多一些或少一些,不過所需的時間是其實是很長的,若我們可以活90年,那麼其中三十年是在毫無知覺的睡覺中度過的,可能會覺得很浪費,但是若不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睡覺的話,可能我們連幾天都過不了,會發生更多更嚴重的問題,例如說,失眠,睡不好,越來越疲累…
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
自我規範__克里希那穆提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何變得有規律?我們為何給自己訂立規矩?你的父母、老師和你的周遭的社會,他們都告訴你必須守規矩、有分寸。為什麼?規範真的是必要的嗎?
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規範是必須的,這些規範包括了由社會、宗教上師及特定的道德準則,或是由我們自己的經驗加諸於我們身上。有野心的人希望得到成就,希望賺很多錢,希望成為偉大的政治家,他的野心就變成了自我規範的手段。
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規範是必須的,這些規範包括了由社會、宗教上師及特定的道德準則,或是由我們自己的經驗加諸於我們身上。有野心的人希望得到成就,希望賺很多錢,希望成為偉大的政治家,他的野心就變成了自我規範的手段。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睡覺這件事1
睡覺這件事其實很有意思,因為我們每天都在做這件事,而且不能不作,但是卻始終搞不清楚睡覺的時候究竟在做什麼,於是很多研究、說法就出現了,我們可能選擇其中一些說法去相信或者不相信某些說法,可是一直都無法印證、證實自己睡覺的時候「腦部」究竟在做什麼。也就是說,我們只會睡覺,而不明瞭睡覺是什麼。從很多科學實驗或者各種詢問、紀錄、腦波、掃瞄影像、測定身體反應…的研究方法,其實也確定不了心智中到底發生了何事,因為這種事情是純屬個人的,別人再怎麼觀察,都不過是物理現象,完全跟心智、思想這種東西扯不上關係,硬把這些物理現象跟心智感知套入因果關係,事實上都有猜測的成分存在。不過這也沒什麼好驚訝的,就像我們每天都吃很多東西,卻不知道肚子裡到底怎麼處理這些吃下去的食物,就算我們知道了很多消化系統的運作方式,但是我們就是不能確定食物進入自己的肚子之後的事情是怎麼發生的。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意識層次的整合
要超越目前的意識層次,以新的層次來察覺這個世界,我們可以把我們已經察覺的世界拆成碎片,然後在一塊一塊的融合,在融合的過程發現其實每個碎片都潛藏著相同的規則,透過整合過程以及整合後超越意識層次的原因,無非是整合為一之後才能帶來超越的能量。
在我們已知的物質、意識、生物、情緒、心智、社會、心靈層次中,每個層次整合的方式並不相同。物質層次是純粹「振動」的察覺,這種振動的察覺其實離我們現今所有的經驗很遠,在基因(genetic)層次的振動,一般是察覺不到,我們只看DNA的影像也不會有真實的振動感。生物層次是「感覺」,在我們身體上可以清楚的察覺各種感官所產生的感覺,例如冷、熱、酸、甜、香、臭、聲、光、影像…。情緒層次則是影響我們很深的主要察覺,一般稱作感覺,例如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在情緒層次的察覺其實對我們分辨來說,已經有產生感覺混亂、錯亂的狀況,情緒是較難以辨認的察覺。至於心智層次也是我們主要的察覺對象,心智運作的方式稱為思考、思維、思索、思想,運作的結果就是想法、觀念、知識…在此層次可察覺的對象是複雜且多元的,分析、歸納、探討事物現象所代表的符號或象徵,具體分類為科學、宗教、技術、文化、政治、社會、經濟…這些都是通過我們心智層次的察覺所產生的效果。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無界限的境界__事事本無礙/肯恩.威爾伯
第三章 無界限的境界、
如果我們敢大膽地只用幾個字來描述形而上界的終極奧秘,既是:宇宙是沒有界限的。界限純屬虛構,並非真實,乃是出自人類的自編自導。劃分區域本身不是問題,但當我們執著於此界限兩邊的對立,誤以為真時,則成一切禍害之始。我們不只強調,相對世界中的分界線乃是出於虛構,而且宇宙萬物之間根本毫無間隙可言。現代的物理研究,更加肯定了無界限的宇宙真相。相較之下,傳統的物理大師,如伽利略與牛頓等,反而淪為亞當的嫡傳子孫,一介劃界製圖專家罷了。亞當為人類傳留下劃界製圖的傳統家業。由於每一道分界都具有權術及科學的力量,於是亞當為自然的分類,組合,定名,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人類以技術控制自然的第一座里程碑。事實上,”知識之樹”的果實,根據希伯來文的字意,並非代表善惡的知識,而有分辨有用與無用的科技觀念。我們一旦籍者這界限來控制某樣東西,同時已將這樣東西從我們自身分離出去。因此每條分界線雖然建立起權術及科技權威,卻也帶來了疏離,分裂與衝突的禍根。西方傳統把亞當分化一切的錯誤,稱之為原罪。
如果我們敢大膽地只用幾個字來描述形而上界的終極奧秘,既是:宇宙是沒有界限的。界限純屬虛構,並非真實,乃是出自人類的自編自導。劃分區域本身不是問題,但當我們執著於此界限兩邊的對立,誤以為真時,則成一切禍害之始。我們不只強調,相對世界中的分界線乃是出於虛構,而且宇宙萬物之間根本毫無間隙可言。現代的物理研究,更加肯定了無界限的宇宙真相。相較之下,傳統的物理大師,如伽利略與牛頓等,反而淪為亞當的嫡傳子孫,一介劃界製圖專家罷了。亞當為人類傳留下劃界製圖的傳統家業。由於每一道分界都具有權術及科學的力量,於是亞當為自然的分類,組合,定名,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人類以技術控制自然的第一座里程碑。事實上,”知識之樹”的果實,根據希伯來文的字意,並非代表善惡的知識,而有分辨有用與無用的科技觀念。我們一旦籍者這界限來控制某樣東西,同時已將這樣東西從我們自身分離出去。因此每條分界線雖然建立起權術及科技權威,卻也帶來了疏離,分裂與衝突的禍根。西方傳統把亞當分化一切的錯誤,稱之為原罪。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野心__克里希那穆提
不論一個人走到世上任何地方,他都會發現社會永遠處在衝突的情況中。世上永遠有那些具有權勢、財富,日子過得優越的人,還有過著另一種生活的勞苦大眾。每個人都充滿嫉妒、互相競爭,每個人都希望有更高的地位、更大的權力、更高的名望。這就是世界的情況,所以世上永遠有各式各樣的戰爭。
如果我們想要為社會帶來全面的革新,首先必須了解的就是人類獲取權力的本能。大部分的人都用不同的形式求取權力。我們知道運用財富和權力,我們就可以旅行,與重要人物交往,並且成名,或者我們夢想如此就能帶來完美的社會。我們認為運用權力可以獲得更好的東西,可是追求權力的本身,包括追求自我的權力、追求國家的權力、追求理念的權力,這一切的追求都是惡的,都是具有毀滅性的,因為它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與其相抗衡的權力,因此永遠有衝突產生。
如果我們想要為社會帶來全面的革新,首先必須了解的就是人類獲取權力的本能。大部分的人都用不同的形式求取權力。我們知道運用財富和權力,我們就可以旅行,與重要人物交往,並且成名,或者我們夢想如此就能帶來完美的社會。我們認為運用權力可以獲得更好的東西,可是追求權力的本身,包括追求自我的權力、追求國家的權力、追求理念的權力,這一切的追求都是惡的,都是具有毀滅性的,因為它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與其相抗衡的權力,因此永遠有衝突產生。
意識的本質與作用
有件事情一直在發生,事情的過程是這樣的,「意識」這種東西切成三個部分,然後讓其中兩個部分互動制衡(陰陽、正負、兩極…),第三個部分當作「我」自己來感受。這件事情其實就是所有的事情。
「意識」這種東西存在於所有的自然裡,也就是說每個萬有都是「意識」的部分,除了「意識」之外,自然中沒有其他東西了。
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發展的歷程
這世界上的眾多物質與生物都有個歷程,每個個體遵循著「潛藏規則」產生不斷的變化起落的現象,形成這個變化萬千的世界。人類這個物種是包含了物質、生物、情緒、思想、靈魂各個層面的複合體,所有「人」在這個地球的環境中是具有複雜的複合功能個體。在發展各個層面的功能時,有著交錯互動的關聯存在,需要更多時間與經歷來完整的發展這整個機能。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時間與空間的表達
我們所有的感覺、感知、認知、知識…都是在同一個時間與空間的背景下運行,這個背景就像一個無形的區域,我們只能在這個區域活動,無論我們再怎麼努力、想像、假設、實驗、證明、幻想…都不能避免,也無法脫離。我們無法得知在時間空間的區域之外到底還有什麼東西存在,因為所有的說法、假設、理論、驗證都是不真實的,那都只是在時空區域中對外界幻想的結果。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天真的信心__克里希那穆提
我們已經討論過在監牢中反叛的問題,我們討論過所有的改革者、理想家及其他激進分子,他們的改革總是被限制在自己的情況、自己的社會結構及表達眾人意願的文化模式中。我想如果我們現在來思考一下什麼是信心,信心又是怎麼產生的,是十分值得的一件事。
我們如果採取主動,就可以得到信心,但是,我們的主動精神如果是被傳統模式所限制,這份力量只會帶來對小我的信心,它與無我的信心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如果採取主動,就可以得到信心,但是,我們的主動精神如果是被傳統模式所限制,這份力量只會帶來對小我的信心,它與無我的信心是完全不同的。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全息的賦能狀態
在自然界中我們發現一種現象叫做「全息」(Hologram),意思是說,在每個被分割的片段都含有整體的訊息,無論這個分割片段是被分割了多少次,也就是說片段是整體的縮影,而整體是片段的擴展。這種現象出現在我們所能觀察到的所有現象中,例如,身上的腳底、手掌、耳朵、臉部…全息反應區,可以對應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狀態,一小片馬鈴薯就能在生成一顆完整的馬鈴薯,不同的原子組成分子,分子拆開變成原子,腦部是全息式的儲存體,每一個單元都有全部的訊息,每一個單元都能取代其他單元的功能。這種「全息」的外在顯現特質隱含了某種內在的「潛藏規則」,這內在規則顯現出了自然的「全息」秩序。
既深且廣的世界
自然的狀態是一種全序階的分佈,具有深度與廣度的特性,從物質、生物、情緒、思想、群體、世界、萬有…的各個層次都互相緊密的連結與影響著。我們所見的每個個體都是全序階中的某些層次複合而成,石頭是物質、樹木是物質/生物複合體、牛豬羊…是物質/生物/情緒複合體,可能還有部分思想,黑猩猩、猿猴、人則是物質/生物/情緒/思想/社會複合體,越多層次複合的個體其結構就越為複雜,這是分佈的深度特性。深度特性構建出某些複雜的複合體,深的層次需要倚賴淺層的基礎,這好比金字塔型的構建。越淺層數量越多、反之越深層數量越少,這是廣度的特性,在同一層次中具有相同的能量共振,互相影響。深度與廣度是有秩序與和諧運作的根本條件,若是除去其中的某一個特性,都將會無法運作。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混沌、分裂、整合的前進
「我」的主體對於每一個對象、客體而言,「混沌」是一種完全模糊與無知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無法知道那個對象的本質與功能究竟是什麼,也就是說,感知的主體並不會將這種對象視為客體。當主體開始與客體產生互動之後,就發生了各種經驗,無論是使主體受傷或歡喜的種種經驗,而使得主體認識該客體的功能特性並且試著去使用或控制它,這種產生經驗的互動過程中,由於對此客體的經驗不夠全面而產生很多不同的對待方式,這些很多對待方式變成了對客體認識的「分裂」狀態,換言之,就是無法整合對此客體的統一觀念。直到「我」的主體漸漸領悟此客體的各個面向的本質、特性與功能,才能與此客體和諧相處並且適度的、不破壞和諧的使用,最後認知了此「客體」雖不同於「主體」,但是卻有著共同的本質,也有所差異,並且能欣賞、善用與包容差異,來到「整合」的狀態,與此客體融合的狀態。這種「整合」的狀態才能繼續感知另外不同的「客體」,擴大感知的範圍。從完全模糊、無知的「混沌」狀態到清楚的瞭解並能包容以及加以應用的「整合」狀態是一個有方向性、前進的過程,我們往往容易將瞭解與模糊狀態當成同一件事情,事實上,這兩種狀態是完全不相同的。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超人式的自我__萬法簡史/肯恩.威爾伯
問:所以,自我和生態這兩個陣營都陷在低劣的詮釋裡面。
威:沒錯,經常這樣。我們說過,自我陣營有許多人都曾經直觀到世界靈(或高等意識),但卻從更高的我、內在聲音(Inner Voice)、原型心理學、諾斯替教派、內觀、靈魂的呵護、內在的目睹、宇宙心、純淨覺知、人格九型圖、超越意識或類似於左上象限的理念來解釋他們直觀到的東西。他們直觀到的左上象限的境界不論有多真實,解讀方式都遺漏或嚴重削弱了「我們」和「它」這兩個層面;他們對於神性展現為互為主體的社群、社會服務、文化活動等,都無法做出恰當的解釋,也漠視神性以客體形式所呈現的技經下層結構及社會系統。自我陣營的詮釋偏重在意向層面,卻忽視了行為、文化及社會層面,忽視三大象限,至少是將這三大象限貶為低下的、次要的地位。這個「更高的我」陣營就是因為不懂得社會關懷而惡名昭彰。一個人不論發生了什麼事,他們都說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是超級自理的更高的我(Higher Self)在負責──這根本是完全解離的獨白式自我陷入瘋狂的唯我全能幻想。這其實是在壓抑層層網絡之中豐富的社會與文化交流,但這種社會與文化交流在構成神性的顯化上面,其實和自理力一樣重要。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失樂園_萬法簡史/肯恩.威爾伯
失樂園
問:從原始的浪漫主義一直到現代的生態哲學家,這種坍方現象曾經在十幾個地方發生。
威:對。這種坍方是怎麼開始的,其實很容易看出來。三大領域到了現代性算是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的分化,包括心智與自然的分化。但由於現代性還無法整合三大領域,於是三大領域便各自游移而解離。浪漫主義者對這一點戒慎恐懼,反應十分正確。這種反應完全可以理解;事實上還很高貴。我相信,浪漫主義者曾經設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鼓掌。
2012年3月7日 星期三
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廣泛的共振效應
我們的腦部與其上能量運作產生的思想,都是一種能量的效果展現,除了同類能量的「同質共振」喚起共有想法的影響外,其實也具有「異質共振」效應,也就是說,我們所感知到的想法與感覺不僅是被別人的想法與感覺所喚起的,也包括被其他物種與物質的共振效應,我們不僅被其他人、生物、物質所影響,也影響其他人、生物、物質。這是一種廣泛的效應。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祕密衝動__萬法簡史/肯恩.威爾伯
第二章祕密衝動
問:進化衝動的奧祕?
威:分子超越原子也包含原子。「超越」指的是分子並非只是其所有成分的總和,而是還多出了一些新的創造特質。系統理論和整體論的要點就是,組織會產生新的層次,這種新的層次無法化約成先前的層次──此一層次已經超越先前的層次,但是又包含了先前的層次,因為先前的全子就是組成這個新全子的成分。如此這般的既超越又包含。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善惡的運作
在自然界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相同物質的「能量共振」是最強烈的,因為它們的內在結構是極為相近的,物質的內在結構相同會產生相同的能量振動頻率,所產生的相同振動頻率是共振後的結果。所謂「傳遞」是指一些能量由一處傳到另一處,能量傳出的那一處,在傳出能量後,那一處傳出點的能量就會消逝或減少,而「能量共振」並非是一種能量傳遞,那是一種「喚起」的作用,也就是說,「能量共振」的出發點並沒有傳遞能量到另一處,而只是引發另一處的潛在能量使其顯現而已,所以每一個被共振處所顯現的能量是由其本身本來就具備的能量而來,每一個共振處均無能量散失,不管是出發點還是其他被共振的點。
內容共享的思想網路
在這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無論是我們所認定的好事或壞事、善事或惡事,其實都是我們每個人共同參與製造出來的,只是我們沒發現而已。
這世界存在著一種有趣的特質,那是一種「潛在規則」,這種「潛在規則」隱藏在我們所能觀察的世界背後,悄悄地支配著世界的運行。這個「潛在規則」範圍相當廣泛,從我們可以感受到的以及科學儀器可量測到的,都屬於這個範圍,換句話說,包含我們心裡所想、所感受的一切,都發生在這個「潛在規則」之內。
2012年3月1日 星期四
全階序__萬法簡史/肯恩.威爾伯
問:很好。我們以上討論的是第三條法則「凡是全子都會顯化」。第四條法則是,全子會顯化為全階序(holarchy)全階序?
威:柯思勒用這個字取代階層(hierarchy)。階層這個字在今天可以說已經聲名狼籍,主要是因為大家把支配者階層(dominator hierarchy)和自然階層(natural hierarchy)混為一談的緣故。
自然階層是一種整體而不斷擴大的秩序,例如從粒子擴大為原子,從原子擴大為細胞,再擴大為生物體;從字母擴大為單字,從單字擴大為文句,再擴大為段落。某一層的整體會變成下一層整體的一部分。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生命的現象
我們的身體是由一顆受精卵逐漸分裂生長而成的,也就是說在可觀測的範圍之內,我們身上的約六十兆個細胞,都是由一個細胞成長而來的,而每一個細胞所使用的材料,都是這世界上原本就已經有的東西,重組之後變成了我們的身體,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目前所使用的這個身體,所以我們的物質身體完全是由本來存在的物質一點一滴聚合而來的,這些物質在地球上也不知存在了多久,曾經被聚合成許多其他的東西。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經歷成長與老化的新陳代謝,最後身上的所有元素又回歸自然環境中,從一顆受精卵開始到身上的物質回歸自然的過程,就是人的一生。所以身體是自然的產物,一旦身體遠離自然運作的規則,就會產生弊病,面臨痛苦。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關係__克里希那穆提
你孤獨過嗎?你知道它意味著什么嗎?--它意味著你跟另一個人沒有關系,你是完全隔絕的。當你的心頭忽然襲過這種徹底孤獨和絕望的感覺時,你可能跟家人在一起,可能在人群中,可能在辦公室,不管哪裏都有可能。直到你徹底解決那個問題,你的關系才不會成為你逃避的途徑,才不會導致腐敗和悲傷。一個人要怎樣了解這種孤獨、這種徹底隔絕的感覺?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真正的關係
存在我們心裡的那些的「想法」其實是破壞人際關係的根本原因。
「想法」產生的原因是在腦部裡有一些規則,很多事情進入腦中之後,這一些規則就開始處理從這件事情所獲得的訊息資料,然後就轉換為結果,這個結果就是我們所感覺到的「想法」,所有的「想法」都是這樣產生的,其實連我們絕大多數的「感覺」也是這樣產生的,所以絕大多數的「感覺」其實也是一種想法,只是這些快得來不及察覺自己的腦部是怎麼處理這些訊息的「感覺」,我們一般都誤認為那是「直覺」。在腦中許許多多的想法是反應了腦部結構的實際現象,也就是說「想法」只是一個表象,這些不同的腦神經的結構區域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想法,腦神經的結構就是我們隱約感覺到的那些「規則」,我們都按照自己腦中的「規則」來生活,包括人際關係。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察覺的重要性
我們所能感知的注意力焦點由一個想法移動到另一個想法,這種「移動」的活動,可以稱作「注意力的流動」,對於這種出於自己的「注意力的流動」有所感知,就是所謂的「察覺」,也是「對於如何產生想法」的「察覺」,感知包含所有的想法與感覺,所以「察覺」也是感知的一種。我們可以很輕易的感知每一個表層的「想法」,那個注意力焦點所代表的內容,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但是卻很難感知想法與想法、想法與感覺、感覺與感覺之間,流動的方式。所以我們很難對「想法」的本質有所「察覺」。之所以很難「察覺」的原因是,我們不曾仔細的注意過這件事情。當一個接著一個的想法從感知中流過與注意力的焦點不知不覺的不斷移動時,我們通常將注意力放在那一個又一個想法中的內容物,因此沒有對想法的流動,以及流動的原因與效果有所「察覺」。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政府的功能
「政府」這種組織單位的形成原因,其實是我們把自己所有不願面對或者不願處理的那些「希望」寄託在「政府」這個組織單位上,「政府」收集了這些「希望」來作出對人們的回應,但事實上,這些希望的想法是我們的心理的垃圾桶,是我們逃避「希望」所帶來的混亂後果,所製造出來的一種對策,這種對策只是讓「希望」產生的混亂有個轉換的場地,混亂的本質仍然在每個人的心中運作,並沒有任何更改,於是有人瞭解了「政府」在實質上都是採用了最高明的騙術,更深入的來說,這些最高明的騙術是混亂衝突的轉換機能後的結果,所以我們觀察到政府的各項政策與措施是在到處「滅火」,這種「滅火」的行動讓人們產生心理上的安慰,或許這個「滅火」的行動在實質上確實帶給某些人「短暫的」滿足,真正的問題仍然沒有被解決並持續轉換形式出現。於是「政府」是反應我們「群體思想」中不願面對問題的最大顯現。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自我實現的困局
我們的生活似乎都得設立一個目標,然後才能繼續「努力」的生活下去,不論是社會給的或者是自己尋找到的,都必須要至少有那麼一個目標。之所以我們那麼積極地找尋目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大多數都痛苦不堪,所以才要那麼「努力」的生活。我們很努力的、消耗大量能量來過一部份的生活(工作、家務、賺錢、遵守紀律),然後再用另一部分的能量來逃避、忽略、抱怨、壓抑、發洩。使用這些方式處理的痛苦反應,其實比我們一般感知的要多很多,因為當我們逃避每個痛苦,而不面對痛苦的時候,我們誤以為痛苦結束了,也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那麼多的「娛樂」來逃避痛苦。這就是設立「目標」、「努力」生活之後的事實。千百年來我們製造出來的「目標」實在難以計算,不過這麼多樣的目標可以用「自我實現」加以統合,因為所有的目標都具有「自我實現」的特性。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注意力流動的慣性模式
當我們總是將「注意力」放在腦神經中的某些區域,也就是腦中記憶的某些事件、想法、感覺,就會形成一種「注意力」流動的慣性模式,這種慣性模式就是我們的「思考模式」。當外界訊息進入思考模式運作後,就產生一些結果,就是我們感知到的種種想法或感覺,換句話說,思考模式是觀念想法形成的潛在結構,訊息流過這個潛在結構才反應想法或感覺的結果。若我們無法察覺注意力流動慣性的思考模式,我們只能察覺我們「想出了什麼」,而不能察覺「怎麼去想」。這兩件事情有極大的差異,如果我們只知道自己「想出了什麼」,就是受到外界訊息與注意力流動的慣性模式所控制,所有感知到的結果(想法或感覺)都不是自主的結果,也就是說那是陷入一種無法察覺自己正在想什麼或做什麼的狀態,有人稱這種狀態叫做「無明」,而察覺「怎麼去想」則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哪些想法是來自於內在訊息,哪些來自於外界訊息。外界訊息都是相對的二元分化的訊息,其中都是喜怒哀樂兩極化的衝突與混亂想法、感受,而內在訊息則是一元統一的和諧秩序訊息。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無思無欲與清空思想__克里希那穆提
與所有生命建立關係河邊有一棵樹,數週以來,每當日出時分,我們就會凝望著它。當太陽緩緩從地面升起,慢慢爬過樹梢,一瞬之間,這棵樹就會變得通體金黃,每片葉子都亮閃閃的,充滿了生機。就在凝望之中,你忘記了時光流逝,忘記了弄清楚它是什麼樹。因為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它那美麗的身軀上散發出一股奇妙的韻味,慢慢蕩漾開來,籠罩了山野,籠罩了河流。當太陽再升高一些,樹葉就會微微顫動,跳舞一般。每一秒鐘,這棵樹都呈現出不同的風姿。日出之前,它朦朧暗淡、悄無聲息,遠遠地矗立著,很是矜持。曙光漸放,葉片就沾滿了光輝,開始舞動起來。此時,你會覺得它是那麼的美麗,讚許之情油然而生。正午時分,它灑下濃濃涼蔭,你可以端坐其下,躲避陽光的曝曬,有它做伴,你絕然不會感到孤獨。坐在那裡,你會感受到它對你深深的呵護和一種只有樹木才能理解的自由與安詳。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無法和諧的真正衝突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各個物種,存在著「食物鏈」的關係,所謂「食物鏈」意指每個物種相互以彼此為食的複雜關係,在這個「食物鏈」的關係中,常常會有一些「殘酷殺戮」的事實,令我們感到不安,這種不安使我們認為「殘酷殺戮」是物種平衡的根本原則,這種在我們「思想」中被認定與接受的根本原則,與我們本來認為的「和諧自然」有著極大的差距,在這「現實」與「應該」的兩個想法間存在的極大差距,產生了內心的「恐懼感」,「恐懼感」在我們共有的「思想系統」中傳播蔓延,於是就出現「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演化論說學。所以「演化論」觀念的本源出自於,人們對自然存在的食物鏈所導致的恐懼總和。事實上,演化論僅是嚴重的表達了自然的某個部分運作方式,這片段的觀察所得到的並非是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秩序需要整體的觀察。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生、死、痊癒之道__寶瓶同謀/瑪麗琳.弗格森
一個聖人說,事情凡是重要的,其實我們都已經知道。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我們眼前這一股醫療的熱潮,其實只是一種集體的回憶,回歸以前的“媽媽”和醫生而已。西波克拉提(Hippocrates)當時就是因為堅持心靈與環境的重要性,所以才懂得警告我們醫學如果分門別類會有什麼後果。
貨幣的秩序
一個「健全」的系統一定具有一個重要的特質,永續運作,不能永續運作的系統必定存在了某些問題,致使它無法持續運作,若這些問題一直存在,系統就會朝向崩潰與消失。「自然系統」一直存在的原因,因為它可以淘汰不和諧的系統,而保持平衡和諧的永續運作,這就是「自然」。在一個「系統」內含有一些規則,若這些規則和系統外「互相衝突」以及在系統內「消長失衡」,無法產生「回歸原點」的循環,那麼這個系統必定會面臨崩潰瓦解,也就是說,這個系統就被自然淘汰了。現在我們的貨幣制度就是這種回不到原點的系統。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教育、科學、政治、宗教無法消除人類的痛苦和衝突__克里希那穆提
基督教讓人們接受生活中的痛苦,甚至崇拜個人的痛苦。東方世界有多種多樣關於痛苦的解釋,有些解釋合乎邏輯,有些解釋荒誕不經。無論如何解釋,人類依然沉溺在茫茫苦海之中,有個人的痛苦,還有無邊無際的集體性痛苦——戰爭的痛苦,成千上萬的人慘遭屠戮,孩子們被活活燒死。人類的歷史沒有停止過戰爭,上次世界大戰中,僅俄羅斯就有數百萬人慘遭屠戮。而直到今天,戰火仍然在某些地方燃燒——你知道戰爭的殘酷吧!集體性痛苦是籠罩在人類頭頂無邊無際的陰雲。人類還有個體的痛苦,個人的痛苦,挫折感帶來的痛苦,你無法解決生命中的問題,你總是生活在深重的無知之中——無知並不是缺乏書本知識,而是對自己的無知,對內心的無知。現在讓我們客觀地、不帶感情色彩地審視這個問題:為什麼你和我,為什麼這世界上的人們,無法解決痛苦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超越痛苦,愛就沒有容身之地。痛苦造出了圍繞在它周圍、充滿挫折和自憐自艾的狹小循環,通過比較產生的狹小循環——我原來很幸福,我現在多麼不幸——或者充滿悲痛的狹小循環,你失去了心目中的愛人。
節慶的意義
全世界每個角落的人們,因著文化的不同,都有各式各樣的節慶,每種節慶的舉行方式以及所牽涉到的人事物也都不一樣,但相同的是,我們的生活中少不了節慶這件事,這件事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們在過各種節日的時候,總是有個「對象」,無論這個「對象」是某個人事物,是現在的或過去的,這個「對象」的背後總代表著某種象徵意義,可能是欣喜、緬懷、紀念、感傷…,比如說,父母、老師、情人、總統、古聖先賢、革命者、春夏秋冬、歷史事件…面對這些不同節慶中的不同「對象」,我們存在著不同的想法、感覺與情緒。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原本的和諧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個自然生態的系統,就會發現,這個系統「自然而然」的會產生一種持續的、生生不息的循環,他本身具有一再更新重生的能力,這種系統就是一種「生命」現象。換句話說,一種有「生命力」的東西,就一定能夠生生不息。如果我們不能坎入自然系統而生生不息的話,我們就會被自然所淘汰,這是自然的必然結果。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論暴力__克里希那穆提
克:我們這些討論的目的在於一種創造性的專注,在我們講話時創造性的注視自己。隨便討論什麼問題都可以,可是每個人都要努力奉獻,而且要有一種坦誠。不是無情或粗魯的暴露別人的愚蠢或聰明,而是每個人都要參與討論一個問題所有的內容。不論我們說感受到什麼,探索什麼,我們都要有認識新東西的感覺。這不是在重複老東西。這是一種創造,是用語言表達自己時表達了我們發現自己時所發現的新東西。我覺得,討論要這樣才有價值。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注意力的類別
在我們所能感知的「注意力」流向是一種產生「順序性」時間的感覺,「注意力」的焦點中記憶內容是有範圍性的空間感,這會構成我們生活上的各種感觸,所以我們運用「注意力」來形成我們認知中的生活總和,這就是我們可察覺的人生。
2012年2月7日 星期二
自然的和諧
我們常說「物以類聚」,意思是說具有類似特性的實體會以有形的距離或無形的認同聚集在一起,這是透過大量觀察所獲知的結果。以「想法」上來說,具有類似相仿想法的人會容易聚集在一起。這種效果若擴大來說,所有人事物只要具有相類似的特性,就容易匯聚,也就是說,什麼樣的人,交什麼樣的朋友,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事,發生什麼樣的結果,有一種流行的說法稱為「吸引力法則」。吸引力法則不是什麼新鮮的理論,也不是什麼祕密,它是早就存在,並且為人所熟知的經驗。
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
集中注意力之後
我們的生活,是一連串「注意力」的活動的結果,一個接個一個的注意力形成我們的感覺、回憶、知識、喜惡、人生。若想明白我們的人生的過程,就需要先瞭解「注意力」究竟在做些什麼,或許在我們所有的知識、觀念、學說、理論、、無法明白注意力從何而來,但我們可以明白它是可以有效利用並使人生更美好的重要工具。
2012年2月5日 星期日
和平在超越快樂和不快樂的地方__艾克哈特托爾/當下的力量
超越好與壞的善
快樂和內在和平之間有差別嗎?
有。快樂有賴於被你感知為正面的情狀(conditions),內在和平不是。我們不可能只招引正面的情狀到生命嗎?如果我們的態度和思考一概是正面的,我們就只會彰顯正面的事件和情境,對嗎?你當真知道正、負面之別嗎?你是否擁有整體畫面?對很多人來說,以各種形式呈現的局限、失敗、失落、疾病或痛苦,反而變成他們最棒的良師。這些負面事件,教他們學會了放下虛假的自我形象,以及我執所獨斷的浮面目標和慾望。這些負面事件,給了他們縱深、謙遜和慈悲。也把他們塑造的更加真實。
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注意力的使用
我們感知的「注意力」是可以隨我們的意願而自由移動的,它是非物質範圍的東西,所以我們無法以探測物質的方式去探測出「注意力」,這種無形的東西是一種能量,飄忽在我們的感覺裡面,只有「感知」可以確認注意力是存在的,而這種「感知」與「注意力」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覺到的。我們經常使用「注意力」的移動來感受我們的感知範圍,卻無法明瞭「注意力」究竟是什麼東西,所以也無從得知它有哪些性質與功用。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我們生活為什麼不平靜?__克里希那穆提
我們找不到一種不但沒有衝突、悲慘、混亂,而且還充滿愛和體貼的生活方式。這似乎很奇怪。我們讀一些學者的書,這些書告訴我們社會在經濟、社會、道德上應該如何組織。我們又讀一些宗教人士和神學家的書,這些書有的是思維觀念。我們大部分人顯然都很難找到一種和平的,活的,充滿能量,明朗,不依賴他人的生活方式。我們都以為自己應該是成熟縝密的人。我們有很多人曾經歷兩次大戰,經歷革命、動亂及種種不幸。可是今天,在這個美麗的早晨,我們聚在這裡談這一切,等待的卻是別人來告訴我們怎麼辦,來給我們看一種實際的生活方式。我們聽從某人的話,希望他給我們一把鑰匙以開啟生活之美,開啟生活之外某種偉大事物。
認識自我—同時平行運作的腦部
我們的頭腦就好比是一種「計算機」,當我們無時無刻在使用它的時候,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因為看不見本身是向外觀察的必然結果,這也是頭腦本身的功能。我們已經認識自己的各種面向,包括身體內的諸多功能,也可感覺到頭腦在「想些什麼」,但是若是不瞭解頭腦「如何去想」的過程,就沒辦法瞭解自己,因為「想些什麼」只是一種「如何去想」運作的結果,「如何去想」才是主宰我們生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說「如何去想」是思考的模式,而「想些什麼」則只是思考的內容資料,「如何去想」是處理程式,「想些什麼」是被處理的資料,這兩者一起運作稱為【思考過程】。瞭解自己的【思考過程】才能整個認識自己。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老師的角色_克里希那穆提與利德曼之間的對話
利德曼(以下簡稱利) :現在的年輕人經常談論有關靈性革命的問題,尤其是在加利福尼亞這個地方。你認為在這種非常錯縱複雜的現像中,是否可以看到現代文明成熟的新希望,可能有新的成長嗎?
相對的混亂
在我們的心裡,世界其實是相對的,我們總是會感覺到善惡、好壞、美醜、愛恨、喜悲、、各種二元特性的感覺,這是我們內心的世界,我們活在一個內心的相對世界裡。但是外界的事物真的如我們所「想」的有這種二元的特性嗎?事實上我們所能觀察感知到的外界事物,並沒有所謂的二元特性,這些我們認為二元的分類,他們只是「不一樣」而已,而他們的運作互動方式,也不過是「不一樣」對象產生的各種變化,他們是有秩序、和諧、循環的在持續的運作與交互作用。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希望的代價
有一個共同的觀念是「我們的未來需要希望,生活才能繼續努力下去」,又說「沒有希望的生活,就沒有生存的動力」,這是人所共知、難以被討論的觀念。「希望」在人們的生存中佔有絕對最重要的地位,「希望」是人生中的第一順位,也是最重要的「想法」。但是「希望」這種東西,是自然出現還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我們天生就如此需要希望嗎?有了希望或沒有希望生活會有什麼改變?我們如何應對這些希望?有希望就能成真嗎?我們先不管「希望」所曾經被賦予的諸多價值與重要性,直接來面對它,瞭解它的本質,不輕易的判斷它的價值,然後再來接受這種想法。
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根本的改變__克里希那穆提
人不曾有很大的改變。我們今天要談的是人身上根本的革命,而不是對舊生活模式苛責另一種生活模式。我們關心的是我們內在進行的那些事情根本的改變。我們說過,我們和世界並不是兩回事。這個世界就是我們,我們就是這個世界。我們所有的討論所涉及的,就是在我們生命的根源之處創造一種大改變、一種革命、一種突變、一種轉變。
感知變化的記憶
針對具有物質的有機體來說,「記憶」這種東西需要有兩個對象發生聯繫才能發生,一個是將過去發生的事實影響有機物質產生變化,另一個是,需要有「感知中心」將「注意力」鎖定在有機體之上,這樣對有機體來說,才有「記憶」這回事,也就是說,物質改變加上注意到這種改變的注意力焦點。有機體的範圍包括所有的動、植物,更廣泛的來說,其實不僅是「有機體」,無論是有機體、無機體或者有物質、無形體的的「變化」都包含在內的話,「記憶」就是一種「變化」加上「感知」的複合產物,缺少「變化」或沒有「感知」,都不會生成「記憶」這種東西。以有機體來說,它是具有自我組織並實行新陳代謝以維持物質獨立性的個體,「自我組織」與「新陳代謝」顯示了兩個記憶的要件變化與感知,所以有機體的記憶是集合這兩個要件的結果。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創造性的生活__克里希那穆提
我們已經說過一個重要的問題:所有的宗教、神職、社會結構都不可避免地走向腐敗,它們給你套上重重的枷鎖,阻礙你清楚地看到事物的真相。我們已經說過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不依附於任何團體或宗派,不追隨任何導師或宗教上師,一個全新的社會將由此產生。我們通常都深陷在困惑之中,我不知道你是否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你是否對它們有洞察力。我們的日常生活奔波忙碌、壓力重重,大多數人都身不由己地想要找個依靠——我們希望有人能指導我們,告訴我們怎麼做。我們自己缺少智慧,一團混沌,同時總有些人說他們自己智慧清澈,已經獲得了自由、開悟或者其他什麼東西。因為我們不相信自己,我們就很容易被他們說服捕獲,這樣不僅我們的心智變本加厲地受到束縛,我們還心悅誠服地接受束縛的新花樣。如果我們深受束縛,我們的心智就不可避免地變得機械。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2012年1月19日 星期四
世界是個人內在的投射__克里希那穆提
要想了解問題,我們的心不但要完全的、完整的了解整個問題,而且要能夠敏銳地追蹤問題,因為問題從來就不是靜態的。不論是飢餓問題、心理問題或者任何一種問題,永遠都是新問題。任何一次危機都是新的危機,所以,要了解問題,心必須永遠新鮮、清晰、敏於追蹤。
看穿未知__克里希那穆提
我們討論過如何將我們內在的獸欄擺到一邊。我們之所以要討論這些,是因為我們知道——至少我知道——我們必須看穿未知事物。因為,任何一個好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乃至於藝術家,如果不想任由自己隨感情和想像隨波逐流,就必須深究未知。至於我們這些尋常人,我們有我們日常的問題。我們同樣也需要用深刻的理解力。我們同樣也需要看穿未知事物。一個永遠在追趕自己發明的野獸、恐龍、蛇、猴子的人會有種種的問題和矛盾。我們就是這種人,所以我們無法看穿未知事物。我們是尋常人,沒有非凡的智力或偉大的“眼力”。我們過著單調、醜惡的生活。所以我們關心的是如何立即改變這一切。這是我們要考察的。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腦,這個“耗散結構”__寶瓶同謀/瑪麗琳.弗格森
腦,這個“耗散結構”
普里果金的理論經過實驗證明之前,其意義曾使以色列科學家卡查爾斯基(Aharon Katchalsky)大為震驚。卡查爾斯基也是物理化學家,研究腦功能的動形態(dynamic patterns)多年。他想了解的是腦如何整合,腦的振盪及其節奏有什麼意義。
普里果金的理論經過實驗證明之前,其意義曾使以色列科學家卡查爾斯基(Aharon Katchalsky)大為震驚。卡查爾斯基也是物理化學家,研究腦功能的動形態(dynamic patterns)多年。他想了解的是腦如何整合,腦的振盪及其節奏有什麼意義。
快樂的時光
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比較快」,這是我們共同的感覺,這種感覺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總覺得有些事情「過得比較快」,有些就過得比較慢?這種時間快慢的感覺,一般稱為「時間感」,所以瞭解時間感的本質,就能瞭解「時間」在我們心中真正的感受。
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美德與愛__克里希那穆提
美德顯然不是臣服於某種模式的重複行為,但這樣的行為已經被美國或其它各地視為一種值得尊崇的德行了。我們必須很清楚地認清美德究竟是什麼。美德如同愛、謙卑一樣,是不能被培育出來的,只有當我們了解了什麼不是美德之後,美德,其本質、美與秩序,才會出現;只有透過反面,我們才能弄清楚什麼是正面。我們不能為美德下個定義,然後去模仿它,就算了,這並不是美德本身。培養各種形式的「應該怎麼樣」,便是一般所謂的美德,譬如非暴力的理想。但日復一日地修煉,直到這些所謂的美德變成一種機械化的反應為止,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事。
現在的民主制度
我們現在實行的「民主制度」本身的內容就是有衝突的,一個有衝突的制度,無論怎麼施行,結果都是混亂衝突的,現在的事實就是如此。我們可以想想「民主」的意義是什麼,一般的解釋是「順從民意」或「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意思是說,政府要「服從多數」並且要「尊重少數」,去做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的事情,那就是「民主」,
訂閱:
文章 (Atom)